据新华社消息,日前,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南美国家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去年第78届联大还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起源于祖乙迁邢
春节源流,历史悠久。关于春节最早是如何演变形成的,后世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传说是出现在商朝中期,即商朝第十三代王祖乙时期。祖乙商都就在邢台。
邢台文史专家苗庭宽介绍:“祖乙是商代一位伟大君主,通过他的努力,实现了商王朝中兴。祖乙在位期间作出三大贡献:一是改革官制,划分内服官、外服官,加强商王朝统治力;二是任用巫贤辅政,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对后世影响深远;三是在他的推动下,《万年历》得以创制并推广应用。《万年历》涉及春节的设立。”
传说,商代中期之前因缺乏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导致粮食收成不稳定。祖乙定都邢台后,有一个名叫万年的樵夫,因上山砍柴休息时观察到树影因太阳移动而发生变化,于是想到要利用影子长短计算时间,进而设计出“日晷仪”;为避免阴天干扰,万年受到在泉边喝水时水滴很有节奏滴落的启发创制出“漏壶”。
万年带着自制仪器觐见商王祖乙,禀告他观察到的节令规律。在祖乙的强力支持下,万年推算出一个周期: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万年的推算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这年岁末,万年和祖乙登临高台,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很高兴。万年奏告祖乙: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星象复原,时又始春,希望王上为这个重要的节令定个名字。祖乙说:春为岁首,定名“春节”,又嘉勉万年创制历法的功劳,将其所测定的历法命名为《万年历》,并推广天下。
从此,每年年初第一天被定为春节。邢台成为春节的发源地。
哪天过春节,历法说了算
春节的出现源于历法的运用。邢台是中国古代历法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邢台文史专家刘顺超表示:“有了历法才能确定岁初是哪一天,才让春节相关仪式和活动的安排有了依据。历史上邢台人表现得特别懂天气,这和邢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邢台人历法文化传承分不开。”
根据历代史志记载,自汉代至明代,至少有七部历法出自邢台科学家之手。这是邢台人对中国历法的重要贡献,也间接影响了中国春节文化不断丰厚。
这七部历法情况如下:东汉元和二年,清河(今邢台清河)人李梵主持修订的《汉四分历》颁行,新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北魏太武帝命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崔浩召集术士,考校汉代以来日月薄蚀、五星行度,撰《五寅元历》;北齐时期,广宗(今邢台广宗)人宋景业奉诏编修《天保历》;唐代初年,贝州(今邢台清河)人崔善为精通历算,主持创制《戊寅元历》,得名于大唐立国第一年是“戊寅年”;唐开元十七年,巨鹿(今邢台巨鹿)人僧一行修撰的《大衍历》施行,伴随盛唐影响四海;元世祖时期,诏令邢台(今邢台信都)人郭守敬“四海测验”,创制《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近代科学观察值仅差不到26秒;明代初年,郭守敬后人郭伯玉参与整理《大统历》,沿用整个明朝。
根据地方传说,邢台创制历法的活动可能更早。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逛庙会……春节期间大量民俗活动,赋予其浓浓“年味”。其中贴春联是非常重要的春节仪式。
刘顺超表示:“目前学界公认,中国最早的春联,源自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孟昶是邢台人,他撰写了有史料明确记载的中国第一副春联。”
北宋《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副春联,其文辞典雅,对仗工整,对后世影响很大。孟昶出身邢州龙冈县,其以皇帝的身份撰写的春联自然得到士民百姓追捧。此后,题写张贴春联的习俗在社会流行起来。
这一由邢台人开启的春联文化,后世发展成为内涵更为丰富的楹联文化。长期以来,邢台有着浓厚的楹联文化氛围。2023年12月,邢台市楹联学会成立。
据了解,邢台是是中国楹联古人孟昶的故乡。一进入腊月,各地大街小巷,就会有不少楹联书法爱好者走上街头,现场题写寓意美好的春联分享给广大市民。该学会已启动征集“春节入列人类非遗”的贺联,为中国春节文化贡献邢台楹联力量。
邢台春节有仪式感
春节是仪式感很强的节日。邢台的春节习俗放眼全国,不遑多让。
春节文化和非遗项目相辅相成。丰富的非遗项目伴随春节民俗需求展开,浓厚的春节文化也促进更多相关非遗项目形成。腊月里印制张贴的内丘神码年画,春节里扭动的隆尧秧歌,正月十三开始的南和抬黄杠,元宵节期间的崔路灯会、桃树坪转黄河以及沙河皮影戏为代表的全市各县(市、区)各具特色的地方戏等等,邢台许多非遗活动围绕春节展开或在春节期间有重要安排。
邢台民俗专家冀彤军表示:“邢台人春节民俗活动往往持续时间很长,一般说来从进入腊月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都是春节。不同时间节点有不同的特色民俗活动安排。比如,春节尾声,沙河的龙文化影响很大。”
据了解,在沙河市进行“龙文化”表演的村庄多数集中在浅山区和丘陵区的册井镇、刘石岗镇、綦村镇、十里亭镇、柴关乡等。表演时间多数选择在农历二月二“春节”收尾的最后一个节庆日“龙抬头”前后。在沙河有“抬九龙”(如安河、全呼、彭硇、马峪、渡口等村)和“抬五龙”(如塔子峪村)等种类。
苗庭宽表示:“邢台春节文化厚重,关于春节的传说也很丰富,有传说,有故事,民间故事是对历史的补充。春节的历史和邢台建城史同源,距今有3500年。春节文化是邢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