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修是开平市赤坎镇东溪村人,在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考中举人,被安置到陕西省从政,历任韩城、永寿、安康、宝鸡、平利等县的知县。在任期间,司徒修耐得住清贫,所到之处体恤民情,大办好事实事,又不为金钱所诱惑,留下很好的政声。
在处于群山包围之中的永利县,盗贼横行,民风强悍,社会混乱。司徒修到任后特别重视教导,请有文化和德行高的人教化乡民,以提高老百姓的素质来治乱象。在工作之余他不厌其烦地对诸生讲习经义,对《礼证》《周礼》《仪礼》《尔雅》《三传》《通鉴》《古文辞》等书进行了详尽的备课,并写了教案。他在永利县7年,把永利县治理得合境清谧,民奉如父母”。
虎父无犬子。司徒修的大儿子司徒照在道光九年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司徒照秉承其父为官清廉之风,从刑部主事、刑部江苏员外郎、代理山东按察使、山东盐运使到陕西布政使、暂理陕西抚巡,都政绩斐然。在刑部期间,每到秋审他都对每份文书反复审阅,使不少冤案得到平反;在山东盐运吏任上,他花大力气整治因战乱受到破坏的盐运制度,使老百姓得到好处、朝廷增加了税收。
司徒修的二儿子司徒煦在道光八年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钦点传胪,不久被派往四川任职,先后在石泉、射洪、三台等地任知县。由于他“重操守,勤听断,成以正风俗植人才为先”,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升任四川乡试考官,潼州知府,所至皆有政声。
司徒修的孙子司徒绪先后任福建省永定县知县、福建武闹乡试监试官、福建盐法道、福建邵巡道等职。任职期间,司徒绪察吏安民,属员中有贪图钱财的,一一检举清去,得到百姓称颂。福建钦差大臣左宗棠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说,“司徒绪端方勤慎,守正不阿,钻营苟且向所不为”。司徒绪做官50多年洁身自爱,常恐有损家声。他的5个兄弟也像他这样把清廉家风带到各个任期,传给一个个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