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仙翁泉:半山出奇水 不涸也不溢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06 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看视频

在我市信都区的浅山区,会宁镇景刘庄村西有座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其半山腰上有一个仙翁洞,也称仙翁古洞,被誉为邢州八大胜景之一。洞内的泉水不涸不溢,名仙翁泉,又名圣水盆泉,清透的泉水更是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水”。近日,记者前去一睹其神奇之处。

古柏、古字、古洞

1月14日,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从张果老山的山脚下,循着曲折的山路上行。张果老山坐北朝南呈半环抱山形,一路上并没有什么风。弯弯绕绕,经过片片绿植,看过一棵又一棵的古柏,还有难得一见的“苦梦树”,才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棲霞观。仙翁洞正位于棲霞观的后方,一棵数百年的古柏如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守护在旁边。

洞口设有一个红色小门,将泉水保护了起来。洞口上方,万历年间由邢台县知县朱诰亲笔题写的“仙翁洞”穿越了400多年的时光,仍完好无损、苍劲有力,且还能清楚地看到“万历十八年季春之吉,赐进士第邢台县知县朱诰立”的字样。再往上,依着山势,垒着层层石块,为这个洞口增添了观赏性。洞旁还设有石碑,上面介绍着:仙翁洞在北宋元丰年间便定为邢州八大胜景之一名扬四海,此洞又名圣水池,池中泉水晶莹清澈,注而不溢,淘而不涸,甚有灵气。明朝万历年间县令朱诰因连年干旱到此为民求雨,当夜邢州大地普降甘霖,朱县令心花怒放,即兴挥毫赋诗赞美仙翁洞有灵,曰:“蕴隆千里乾封禅,天际栖霞涌碧泉。信是仙灵祷有应,甘霖一夜满山川。缘寻民瘼拜古洞,诚为苍生祈丰年。西岭桑麻应澎雨,仙家原自有真元。”

古洞当中见奇景

当景区负责人苑江波打开仙翁洞的门,入眼是盛满泉水的石洞,人无法入内。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灰白色薄膜,将泉水整体覆盖,让整个洞看上去十分幽静。洞内底部设有壁龛,放着一座一米来高的古人石像,周边石壁上还有泉水多年流淌留下的印记。苑江波介绍,石像为扩建古洞的朱诰县令,供后人观瞻,纪念他为当地作出的贡献。

关于水面上出现的那层薄膜,记者起初以为是因气温太低,冰面结了一层薄冰。然而,用手轻轻捞起一部分也不见其融化。轻轻一碾,发现是类似水垢的物质,碾碎的小块会慢慢沉淀到水底。苑江波表示,这个现象是最近才出现的,夏天水面清清亮亮,每逢开门都会有很多村民、游客前来饮水。通过视频,记者也看到了游客前来取水、争相饮用,清泉水润人心的画面。划开那层薄薄的覆盖物,一米来深的泉水清可见底,也不冰手,但并看不到泉眼和水的流动,正如一盆清泉坐在山腰。轻轻撩动泉水,叮咚的泉水声泠泠作响十分悦耳。苑江波告诉记者,仙翁泉的水面一直这么高,虽然没有明确的泉眼,但也从未干涸,正如书中记载的“不涸不溢”。

针对仙翁泉水面上出现的那层薄薄的覆盖物,记者请教了已经退休的地质工作者朱治恩老先生。他介绍,仙翁洞内水面上的薄层应是碳酸钙、碳酸镁和杂质互相吸附形成的,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浮在了水面上。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是附近的山体含有丰富的碳酸钙、碳酸镁,而张果老山的山石是白云质石灰岩,正含有丰富的碳酸钙、碳酸镁;其次,此处泉水量不太大,成为难以溢出的静水,给了这些物质浮于水面形成薄膜的条件;最后,碳酸钙、碳酸镁、风尘等小颗粒在水面的张力作用下互相吸附,慢慢形成面积较大的薄膜浮于水面。薄膜被捏碎后,浮力减小,便会沉入水底,类似生活中常见的水垢,这也证实了这里的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守泉护泉代代传

正是因为仙翁泉不涸不溢、入口甘甜,这眼泉在万历年间,由朱诰县令扩建、保护,为附近村民解决旱年之困。《顺德府志》记载:“在城西北三十里,世传唐张果常憩山上,因名,山半有果老祠,祠后有洞,洞有池,大不盈尺,水不涸不溢,名圣水盆。知县朱诰命工凿丈余,泉出愈盛。又有八仙洞碑记尚存。”

四百多年过去了,仙翁洞完好无损,这正显示了邢台百姓“爱泉、护泉”意识的代代相传。景刘庄村80岁的陈老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天都要来这个山上玩,村里人都喝过仙翁洞里的泉水,并且还称其为“神水”,喝了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村民也都自觉爱护里面的水,从来不舍得去污染它。苑江波作为景区的开发者,在保护好仙翁泉的同时,也希望让村民仍可享受到泉水的甘甜,景区对周边八仙庄八个村子免费开放,并会定期让村民和游客品尝泉水。每年的大年初一、三月初八庙会等特殊的日子,张果老山景区除了免费开放,还会义务出资张罗庙会、表演等,让村民和游客尽情享受张果老山的泉水与文化。

其实,在张果老山,除了位于山阳面的仙翁泉,其阴面还有一处泉坑,名天狗泉,如今都被仔细保护起来。山腰上的清泉伴随着百余棵古树名木,随着张果老的传说,被村民口耳相传,被无数人知晓。当游人走进这里,宛如徜徉历史长河,静下心便能感受到古人诗中所写“风恬翠柏苍岩静,月映寒潭碧水清”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