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下)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08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米丽宏

邢台历史名人

乔壁星(公元1550年—1613年),临城人,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他为官清正、一心为民,被河南中牟一带的老百姓称为“天下清官第一”。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任四川巡抚,在蜀八年,为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仕途升迁,“板正”为官

在任上,他廉洁奉公,兴利除弊,抨击弹劾违法官僚,一点也不忌讳权贵的嫉恨,个人安危从不放在心上。由于刚直不阿,京都的人送他一个外号“乔板”,意思是,板正板正的,没有屈服的可能。

有一次,他前往督察漕运,因为天气大旱,河水干涸,船队都搁浅在岸边,无法前行,乔壁星心急如焚,连夜登上泰山祷告祈雨。说来奇怪,他还没有下山,大雨就瓢泼如注,河水上涨,首尾相接的船队缓缓启航,踏上征途。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的《临城县志》上记载: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乔壁星督察漕运的任务顺利完成后,回朝复命,路经临城,回乡去探视父亲乔辅世。乔辅世命令儿子在大门外停下,自己昂首阔步地走出来,打开儿子携带的包裹,仔细审查,又让他当着众人的面,把衣裳与靴子脱下,倒一倒,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财物,才让他进家门。他对儿子说:贪污受贿得来的财物,是肮脏的,会玷污乔家品行,凡有肮脏东西,不许进乔家大门。

乔壁星后来奉旨巡按应天、山西,所到属地,讨叛逆,治贪官,政绩显著,先后上《请恤贫民》等奏疏,为民请命。有一山西文人,感念乔壁星的作为,向他进献了名闻天下的剡溪纸,以表敬佩,乔壁星哈哈一笑,拒绝了这番美意。

乔壁星在巡按山西的途中,经过老家,看望病中的父亲。时值盛夏,他给父亲带回了一把京城的折扇和一瓶桑葚膏,老先生也坚辞不受,只告诫儿子要清廉为官,为民做事,在山西,做出一番成就。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乔壁星再任御史执掌京畿道。次年任顺天府丞,掌管府印。当时正在征收矿税、珠宝税,百姓们于水深火热中挣扎。乔壁星先后写了《发珠宝价》《罢榷税》等奏疏,得以蠲免了1.5万两税银。人们感激不尽,把这些奏疏刻版印刷,抄至壁上,许多父老乡亲读了感动得落泪。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提调科场,由于编号过严被挤,上疏辞官回家。谪居四年后,乔壁星官复原职,同年升大理寺少卿,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察院是明朝时候最高的监督、弹劾及建议机关,乔壁星当时所任官职,相当于现在检察院检察长的职务。他上任后的次年正月,巡抚四川。到达四川时,正是征收和播种之后,人力物力凋敝不堪,乔壁星杜门谢客,摒绝吃喝接风。他在府衙的大门上悬挂公示,凡当地贵官豪门,上门馈赠礼品者,一律不见,并且不得进门;藩王、郡守以及各路官僚一切行贿受贿者,一律罢官;而对百姓的恩惠与体恤关爱,跟在中牟县为令时一模一样。在他到任之前,蜀地采运进贡的木头,都是按照丁粮的数目派百姓入深山采运,去时十室九空,归来时十人一还,百姓苦不堪言。乔壁星目睹这一灾难,上疏改民运为官运,老百姓才免除了采运之苦。他在四川八年,历年节约公费,捐献俸银,赎金3.2万两,为施药、煮粥的费用,接济贫苦百姓;又置学田,开义仓,筑成川南、川北险道。蜀之所有还之蜀,不以分文自攫取。蜀人曾在武侯祠左侧刻碑《德政录》,颂扬他清廉爱民的美德。

明末朝政腐败,在四川地面,地方起义此起彼伏。乔壁星到任之后,面临的第一件军政大事,便是征讨水西。当时,有两大不安定因素,一是永宁宣抚司长官奢效忠,依仗手中兵权,公然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一是安疆臣、安尧臣兄弟依靠武力作乱,杀死安尧臣三个妻弟,霸占家产、土地,引起民愤。这两桩大罪,都罪在不赦。乔壁星认为,一味地安抚他们,就会使他们更加骄纵,这样一来,群起效尤,会使形势更加不妙,莫如及早动手,彻底根除。然而他的这一提议,遭到安于一时清静的地方官吏强烈反对,大家群起指责,乔壁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上这时候正遇上贵州叛乱刚刚平息,兵力困乏,朝廷也不再希望用兵动武,就摒回了他的上疏。内外无援,乔壁星志不得抒,劳累成疾,于是向朝廷提出辞职的申请。得到答复以后,在四川闲居两年,于公元1613年,启程回乡。归乡时,轿三乘,衣服书籍28抬,跟去四川时相比,没有一点增加。

回到家乡以后,他召亲朋故友上门畅谈,握手言欢。不到四日,大病卧倒,家人煎熬汤药服侍,他推开汤药饭食说:“我的大限到了,不要再让这汤药苦我心肺了。”一个早晨,他穿戴整齐,在正屋端坐逝去。死后,灵柩被安放在乔家祖坟——城南十里的乔家庄。

清廉一生,大野美谈

历史转瞬过去350年,一个春日午后,乔家庄村忽然起了一阵喧哗,村人纷纷跑到乔家墓地里看稀罕儿,说是有盗墓贼挖开了墓道,未及开棺,被人发觉,仓皇逃走,留下了一片狼藉的现场。国家工作人员清理时,没发现金银财宝,只有几件女人的银头饰、官印、印盒、石头手章等。乔壁星棺头的墓志铭,赫然四句打油诗:

我是明朝一儒贤,手里没有半文钱。墓中只有枯骨在,手拿衣衫颠倒颠。

这诗很白话地向盗墓者亮明了自己的家底。想来,他必是看透了来路世相:凡盗墓者,必是鸡鸣狗盗之流;跟他们咬文拽字实在是对牛弹琴,而白话一样的顺口溜,正切合其身份。

乔壁星留下了很多为民请命的奏疏,和歌颂故土美丽风物的诗歌,唯这四句亮家底的打油诗,是写到他自己的一点文字。简单几句话,是他为官清廉的一个鲜明注脚。

先贤乔壁星的信仰,是符合他们那个时代的衡量标尺的——德、言、功。德高为范,言行垂世,有功于社稷。为此,他六十三岁人生,简朴寒素,辗转南北,却大手笔写大功业,成就了青山绿水的人生大格局。

后世百姓回报于他的,不仅有流传千年的感恩和拥戴,也有彪炳史册的口碑与美谈。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