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我儿子是一名初中生,性格活泼开朗,是家里人的开心果。可前一段时间,感觉儿子越来越沉默寡言,跟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于是,我专门留心观察他一段时间发现,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一直到深夜,需要我几经催促才会休息。曾经我以为他在学习,其实是他在玩网络游戏,并且越来越沉溺其中。
我真的很愤怒,也很无助和焦虑。我和他爸爸都跟他沟通过,批评过他的行为,没收了他的手机和电脑,并限制他的上网时间,比如只能是周末完成作业才能上网,且只有一个小时。
没想到,问题没有解决,儿子对我们越来越抵触,家里的氛围变得很紧张。寒假就要到来,我们该如何处理孩子的“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李涌老师为家长解惑:
面对青少年网络游戏依赖时,父母往往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采取责备、抱怨,甚至是打骂和惩罚的粗暴处理方式。其实是家长忽视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掌控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缺失,以及他们试图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这些缺失的心理需求。
因此,父母应该认识到,青少年的这些行为背后,很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补偿。父母应该逐渐找到“代偿”游戏的措施,而非粗暴地责备、控制。
在家庭层面,面对网络游戏成瘾,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关键和“阀门”。牺牲爱与关系换来的“戒断”不仅容易反复,更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理创伤的形成。
具体而言,父母应与孩子更频繁地进行开放式沟通,耐心了解其内心世界和需求。同时,想办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家庭参与和决策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掌控感;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参与课外活动,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通过爱与支持的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增加幸福感。
另外,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催化剂”,父母陪伴、鼓励和支持,甚至是共同参与其中,使孩子渐渐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慢慢地,孩子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减少了,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婵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