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徐朔:让更多的父母学会爱孩子

日期:01-10
字号:
版面:09 邢台家庭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嘉宾:徐朔

邢台市第五中学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生涯规划师

河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

邢台市教育局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邢台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

信都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爱子有方”栏目专家团成员

“徐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您能帮我支支招吗?”——这是一位学生家长的求助信息。

“徐老师,我们班一个孩子好久不能正常来学校啦,您能跟我一起去家访一趟吗?”——这是一位班主任打来的电话。

徐朔,市第五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家长学校负责人,每周,她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和电话,徐老师总是满怀热情,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专业性帮助一个个家庭和孩子。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冯鑫

毅然转型,走上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之路

徐朔,曾经做过十余年的语文教师,她的课如其人:文雅、温婉、细腻、情感丰富,很受学生的喜欢。但徐朔却并不满足,人近中年,教学工作却到了瓶颈期——她发现在家长、老师、社会的重重压力之下,学生普遍对考试和学习充满了厌烦或恐惧。如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愿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以快乐的方式享受学习,成了她的教学理想。她在苦苦思考突破之道,偶然的一次机会,她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紧接着又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和培训经历,让困扰她的难题似乎裂开了一个缝隙,答案如阳光照进了她的心里。

于是,徐朔把自己任教的班级当成了“试验田”,在语文课堂上渗透进心理教育的内容,有时是一个提神醒脑的小游戏,有时是提升专注力的一段静心冥想,有时是一个简单的代币激励……这些都带动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好感倍增。“也不知道徐朔用了什么魔法,让他们如此疯狂地热爱语文。”当时的班主任李红娇说。

那一年的成功,让徐朔坚定了改行做心理老师的决心。自此之后,市第五中学的心理健康课正式进入课表。心理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随着心理教育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徐朔越来越感受到,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因素之中,家庭因素占着最为重要的比重。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力,才能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孩子成人成才。

于是,徐朔开始了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并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活动和管理中来,积累了大量的家庭教育个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家庭教育的文件相继出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意识已得到普遍提高,合作氛围已经形成。

深耕家教,为孩子和家庭带去转变的希望

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徐朔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家庭,深切感受到了家庭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和深远影响,也感同身受了遇到问题时家长的无助和挣扎,心里的使命感让她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徐朔对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渴求不已,不断地应用实践、修正改进。

为了打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根基,徐朔系统阅读了陈鹤琴、蒙台梭利、陶行知等教育专家的著作,广泛涉猎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正面管教、父母效能等领域。十多年来,从家庭教育讲座到读书会分享,从家长沙龙到亲子团体辅导,徐朔从自己学习家庭教育到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在学习中,很多家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悄然发生了改善,家庭氛围变得融洽、积极。

一位初中生家长一怒之下摔了孩子的手机,从此母子二人的关系剑拔弩张。家长觉得委屈:自己平时对孩子关心备至,管教一下怎么就不行了。孩子觉得憋屈:这个家里自己的规定动作就是学习,除此之外,做什么都是不务正业。两边都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徐朔让学生和家长分别画了一幅家庭动力画,学生画的内容是他自己坐在牢笼一般的小房间里,妈妈正端着水果,从门缝里偷偷监视自己。妈妈画的内容则是孩子在房间玩手机,自己在外面坐立不安。看到彼此的绘画,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原来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形象是这样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孩子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有一次,孩子在写给母亲的三行诗中写道:“我问你生日时想要什么礼物/你看着我说/你就是老天给我的最好礼物”。

随着工作的深入,徐朔发现,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于是她参与和发起了“孔子诞辰日、人人读《论语》”“亲子共读经典”“晒晒我的小书架”“传统节日话亲情”等活动,家长和孩子在经典诵读中重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敬老爱亲、诚信友善等点滴行动中潜移默化完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回归。

播洒阳光,让更多的父母学会爱孩子

多年的工作,徐朔发现,家长没有不爱孩子的,可是爱的方法却未必科学。她收集了大量的家庭问卷,发现近70%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依然比较焦虑。

作为省、市、区级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徐朔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让更多的父母学会爱孩子。自2014年起,她就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妇联开展公益讲座,为高考生家长定制的《做不焦虑的父母》,为青春期家长定制的《重遇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为幼儿园家长定制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提升孩子的情绪力》等课程,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十年磨一剑,徐朔系统梳理自己的课程,将其系列化、科学化、并随时根据家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体系。

徐朔热爱公益,除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她还经常做各种志愿服务工作。公益现场咨询、接听热线电话,走访困难家庭、参与“爱子有方”“竹马童年”等家庭教育节目录制,受益人群达数万人次。

近年来,徐朔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先后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并通过讲座、示范课、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使相关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在本区域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引领作用。徐朔和她的团队成员群策群力打造精品课程、精品讲座,与区域内的各学校、社区建立合作机制,提供专业帮助。

“从一个语文老师,走到心理和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我走得很艰辛,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徐朔话语中透出坚定。2023年,徐朔被评为邢台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

“只要看到家长因为不会家庭教育而困惑、苦恼,我就忍不住想要伸出手帮一把。家庭应该是孩子走出去时有人注视他背影的安全岛,应该是孩子感觉疲惫受伤时可以回归的港湾,更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我相信,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科学的爱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长为了不起的自己。”徐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