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从前,我儿子也是个爱说爱笑的阳光大男孩。我和他爸爸都希望他拥有一个快乐童年,那时候从不要求他的成绩,而且画画、打篮球、游泳、弹吉他、出国旅行,什么好玩学什么。
可自从升入初中后,他像变了一个人,渐渐没有了笑容,不仅常唉声叹气,还总喜欢独自在屋里不出来,周末也不再找同学玩了。更严重的是,最近还反复说“没意思”“不想上学”的话。
我们也跟孩子谈过,得知因上初中后作业增多、压力增大,以及老师对成绩的高要求都让他很不适应。最近,他更是因为忘了带作业,受不了班主任的当众批评与老师有过言语冲撞。
儿子从快乐的天使变成了忧郁的“王子”,甚至连正常的生活、学习都无法保证了,这可怎么办?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李荣艳为家长解惑:
希望孩子一生快乐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不过童年的快乐也会让孩子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难以适应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简单的童年相比,孩子升入初中要面对更多的科目、更复杂的知识体系和人际关系,如果缺乏处理困难和挑战的经验,就会导致在面对压力和突发事件时无所适从,失去快乐。而且,过多强调“快乐教育”会让孩子的情感体验变得单调,限制了孩子情感的全面发展,进而使他们缺乏独立应对情绪的能力。
对于“如何帮孩子找回快乐”,建议首先是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家长要引导孩子将内心的纠结与痛苦表达出来,尤其是那些难以向老师诉说的想法和情绪,或者是对同学的不满却无法表达的情形。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体会那些不开
心的事在脑子里转圈圈就是开不了口的感受,在表达中和孩子同步体会悲伤、嫉妒、紧张、勇气等情感,不断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真实表达能重塑大脑的思维方式,显著增强自信心和开放性。
其次,家长要抱着倾听而不是挑毛病的心态,和孩子站在一起,积极应对,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家长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分享自己上学时遇到的烦恼和挑战。一旦意识到身边人也有同样的经历,孩子就能消除紧张和无力感,从而摆脱忧郁。(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