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传承发展 邢窑白瓷“新窑火”熊熊燃起

日期:01-09
字号:
版面:07 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料图片

扫码看视频

泉城瓷都映古今

技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智慧和人类的创造力。技艺需要创新,但首先离不开传承。传承,传授继承。技艺通过传授,交给新一代人学习和继承,可以保证这些技能和技术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在近期召开的邢窑白瓷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杨猛指出,“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是邢台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当前我们正抢抓“百泉复涌”历史机遇,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笔宝贵财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丘县拥有资源丰富的邢窑白瓷遗存、底蕴深厚的邢窑白瓷文化,近日,记者采访中看到,在邢窑白瓷技艺传承上,该县同样有着令人欣喜的“底色”……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侯东杰 韩文洲 通讯员 翟丽 王泽铭 文\图

这里已走出千余名烧制技艺人才

内丘县职教中心位于县城南端,虽然和“邢窑三馆”在一条街上,但距离较远。可是,从2013年开始,这里却成为邢窑白瓷继承发展的一个新的希望所在。

学校东边,是一个仿古特色的小院,墙壁上的绘画全都是邢窑白瓷元素。小院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有泥料加工、模具制作、陶瓷成型和陶瓷烧制等4个综合实训室,配备了陶瓷生产的系列仪器设备,能满足陶瓷实训课程需要。这里,就是该校的美术绘画(邢白瓷方向)专业所在地。

当天,记者走进小院时,王琳老师正在陶瓷成型实训室里指导学生们进行釉上彩创作,她也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实训室里摆满了邢窑白瓷的材料、作品,正中央摆放着一张超大的木头桌子。学生们坐在桌子两侧,身穿校服的他们面孔青涩、稚嫩,可是,他们对手中的邢窑白瓷作品,却十分专注、投入。他们仿佛不只是在上课,而是正用心领悟邢窑白瓷的独特魅力,从而让自己手中的作品也能够惊艳于世……

2013年开始,内丘县职教中心开设美术绘画(邢白瓷方向)专业。该专业以传承、创新、普及、拓展邢窑白瓷文化为主线,传承传统邢窑白瓷制作工艺同时,对学生进行陶瓷造型设计与装饰、现代陶艺创作和陶瓷工艺技术培训,为内丘县邢窑白瓷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同时,该校联合邢窑文献馆,先后两次申报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县级职业学校,也是全市唯一一家两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学校。

目前,该专业已累计招生1000余人,培养了一大批知邢窑、懂邢窑、能熟练掌握邢窑白瓷烧制技艺的人才。学生们通过知识技能学习,真切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也更加了解专业和内丘国家级非遗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

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内丘县大力发展邢窑白瓷产业,动力更足!

传奇匠人绵延邢窑彩瓷千年美丽

2024年12月上旬,第五届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结果公布,共115人获评“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中,耿辉敏榜上有名。

耿辉敏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评审结果出来时,他恰巧已去南方“云游”,开始每年冬天的“研学之旅”。不过,由于身体原因,他之前被采访时,也都是由父亲耿增群代为转述。

耿辉敏,1981年出生于内丘县北阳村,是邢窑陶瓷烧制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刚出生不久因高烧造成脑神经损伤,从此坠入了无声世界。“听不到,就感受不到外界的浮躁;不会说话,却能让他时刻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耿辉敏从小心灵手巧,14岁开始,他先后在市特教学校、山东特殊教育高校求学多年。

2014年,耿辉敏开始专心研究邢窑传统烧制工艺。身为“门外汉”的他,不了解传统烧制工艺,又无史料可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身体原因,他在交流上更是无法和常人相比。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一件件精心烧制的作品报废……为研究透彻烧制邢窑白瓷的奥秘,他多次外出学习,向陶瓷制作老艺人拜师学艺。

经过400多个日夜的埋头钻研,上千次实验,最终,邢窑白瓷的古法传承被耿辉敏接续。凭借一双巧手和坚强毅力,耿辉敏用火和泥土淬炼出绵延千年的美丽。

来自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随后,耿辉敏改进和创新了包括“牛气冲天”“婴儿枕”“高乐高”等多个系列的陶瓷模具,丰富了邢窑白瓷的产品种类。这些产品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

耿辉敏深知残疾人就业不易,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他开始给残疾人传授邢窑烧制技艺,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我想感染更多身残志坚的人,自强自立,感恩回馈社会……”如今,耿辉敏和伙伴们烧制出的邢白瓷不仅畅销全国,而且出口多个国家,让邢窑白瓷在国际市场打响了名声。

春暖花开时,耿辉敏将返回家乡。这一次,他又会带来什么新的惊喜?令人期待!

邢窑白瓷将绽放新光彩

据考证,邢窑炉火最终熄灭于元朝。水灾的摧毁、战乱的影响、资源的枯竭,使邢窑白瓷逐渐走向沉寂。然而,窑炉虽然熄灭,邢窑文化基因、匠人精神却代代传承,直至今日。

杨松岩、李恒坤、耿辉敏和他的伙伴们、内丘职教中心的师生们……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却有着一样的使命,那就是重振邢窑白瓷的昔日荣光。

内丘是邢窑白瓷文明的发源地,被中国民协、河北省文联等单位评为“中国邢窑文化之乡”,在发展邢窑白瓷上,具有多方面的基础和优势。2021年以来,内丘县高度重视邢窑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邢窑白瓷产业发展。近日,结合邢窑白瓷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该县初步研究部署了“七个一”行动,推动邢窑白瓷产业快发展、见成效。

其中,将组成一个专业研发机构,推动本地企业与高等院校、陶瓷设计研究院合作,提升邢窑白瓷工业设计、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日用产品设计水平。引进一批优秀年轻企业家和创业者,组织陶瓷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产业专业技能人才学习先进地区的产品研发经营、企业技术升级、产业链组合构建、公共服务拓展等新模式,用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建成一个专业化生产基地,仿照邢窑遗址,恢复建设隋唐时期的馒头窑、柴火窑,并建设电窑、天然气窑,组织邢窑白瓷非遗传承人、艺术大师传承发展邢窑烧制技艺,争取在半年时间内打造成可生产、可观摩的邢窑白瓷生产基地。

下一步,我市各级各部门将按照市委书记杨猛的要求,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一体推进邢窑白瓷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为打造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增色添彩。明确发展方向,走好以文兴业新路子,坚持国际视野,立足独特资源禀赋,打造以邢窑白瓷文化为核心的中高端产品,在海内外打响“大唐瓷都”品牌。

邢窑白瓷“新窑火”已经熊熊燃起,邢窑白瓷必将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