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历史名人
登上隆尧县境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柏人城址古城墙,清冽的北风扑面而来,万里长空,一望无垠,尧山、干言山苍苍茫茫,似乎还能看到两千多年前,柏人侯李昙带领柏人将士征战厮杀的热血与战火。
李昙,字贵远,战国时期赵国柏人(今隆尧西部)人,赵国司寇李兑之后,是早期李氏望族主要传承人之一。公元前251年,燕军犯赵,柏人守将李昙和赵国上卿廉颇,据泜河坚守,以少胜多,斩栗腹于鄗上,追杀燕军五百里,迫使燕王割让五城求和。廉颇晋封信平君,李昙则受封柏人侯。
李昙生有四子,崇、辨、昭、玑。长子李崇在秦为官,任陇西郡守,封南郑公,在秦陇西一带繁衍李氏后裔,为李氏“陇西堂”始祖。四子李玑在赵国柏人传承李氏宗脉,为李氏“赵郡堂”先祖。陇西、赵郡李氏遍及天下,尊李昙为始祖。
崭露头角
魏襄王五年,李昙出生于魏国,其祖父李兑,博学多才,尤通政治。父亲李珉,在魏国为阳安君。母亲潘氏去世后,李昙依附祖母生活。赵武灵王十八年,李昙跟随祖父李兑和祖母杨氏迁居赵国柏人。
柏人城在隆尧县境内,战国时期是赵国的北方重镇,统领任(今任泽区东固城)、临邑城(今临城南台村)、鄗(今柏乡固城店)等地,兼造兵器、刀币,囤积军用粮草辎重。城内分为防御区、工业区、衙署和生活居住区,八条大街纵横交叉。城外四面皆有城壕。柏人城可谓屯兵驻军之地,天造地设之所,山水映衬,松柏密布,晨辉夕照,城野碧透,是赵国军事重镇、工业发达和美观宜居的城市。
李昙的曾祖父李注,曾任赵国大将军兼领柏人邑长之职。李昙到柏人时,时任柏人邑长窦胜曾是李昙曾祖父李注的属下,李昙便跟随祖父李兑投奔窦胜。当时主宰赵国朝政大权的贵臣肥义是窦胜的妻兄,李兑在窦胜的引荐下结识了肥义,肥义带着李兑觐见赵武灵王赵雍。对话间,李兑的安定中山之策被赵雍采纳,形成了“胡服骑射”作战的雏形。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赵雍亲自统军,夺取苦陉(今井陉),安定中山。继之北定至燕、代,西定云中、九原。李兑因功官拜司寇,掌管赵国治安刑狱。祖父建功立业为李昙在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李昙自幼聪颖过人,在祖父的教导下刻苦读书学习,练就了一身武艺,尤其在窦胜的调教下武功渐进。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赵雍去世,赵何继承王位,史称赵惠文王。赵国大范围选拔将士和王廷护卫。李昙年纪虽小,但身材魁梧且身手敏捷,被选拔为王廷侍卫,赵何对李昙特别看重,赐其名“贵远”。
波折仕途
赵惠文王四年,沙丘之乱发生,致使相帮(相国)肥义被杀。之后,赵王赵何以李兑为相帮,执掌国政。不久,兵权在握的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也去世。赵何将兵符交给李兑,赐李兑为奉阳君,军权政权全由李兑掌管。此时的李昙,因祖父权势的影响和自己的努力也晋升为都尉。
赵武灵王被困死在沙丘宫,宫中阴气逼人,赵何思念主父和其母吴娃,然又不忍心住进沙丘宫祭奠,于是就选址在柏人城附近,建造一座柏人行宫以遥祭主父。柏人行宫建成后,赵何每次祭奠都由李昙护驾前往,所以,李昙对柏人行宫有深刻的印象。就在李府如日中天,李昙也将展翅腾达之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李兑准备在魏国谋取自己的养邑,使苏秦联五国之兵伐秦,借五国威力逼秦国攻取魏国城邑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联军看穿李兑的私心贪欲先后散去,秦军乘机围住李兑,声称擒获李兑押回秦国,赵军将士拼命与秦军交战,李兑择机只身驱车逃走,不知去向。
李兑失踪的消息在赵国传开,街市纷纷议论,李昙为此焦急不安。赵王赵何传令各镇寻找李兑下落,李昙暂且不让墨操和月华把祖父走失的消息告诉祖母,自己不分昼夜遍寻山林之间。
李兑大权在握时,亲近李昙的人门庭若市,自从李兑失踪后,来家的人日少一日。李昙精神萎靡不振,上进的激情一落千丈。祖母杨氏得到李兑失踪的消息后如晴天霹雳,郁闷身亡,从此李昙闭门不出。
李昙的妻室为其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名叫崇,次子叫辨,三子叫昭,四子叫玑。一晃数年过去,月华身体不好,时不时卧病在床,四个儿子全由墨操管教。他们中数老三淘气不听话,经常在外惹是生非,墨操为他没少给人家说好话,所以对他管得最严。李崇、李辨、李昭爱舞枪弄棒,唯有李玑自愿习文,但总是贪玩不求进取。好在墨操治家有方,终日把表扬李崇、李辨,作为激励李昭、李玑的教育方法,以勉励孩子们上进。
李昙体会世道人心的变化无常,吸取因祖父假公济私造成家庭中落的教训,以及从书中总结前人得失的间接经验,把精力投在了如何正家风、明家训、严家规的治家方略上面。他对家人明确了“诚、养、威、廉、谦、忍、勤、戒”的八字格言,就是时刻忠诚于社会、忠诚于事业;牢记奉养父母老人、教养子女后辈、修养自身;端庄自身威仪、树立自身威信、建立自我威望;做到为官清廉、坚持廉洁奉公、坚守廉正自好;与人谦和礼让、交际谦恭下士、做事谦虚谨慎;保持忍辱负重、奉行遇事忍让、做到忍人难忍;厉行勤俭敬业、坚持勤奋学习、不忘勤恳做人;处处戒骄戒躁、时时戒贪节欲。李昙的八字家教格言使家人终身受益,成为家族的传家之宝。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赵何去世。第二年,赵何的儿子赵丹继承王位,就是赵孝成王。赵王赵丹年幼,太后赵威后临时掌权。赵威后原与李兑的关系很好,掌权后打算重用李昙,为此在重新调整布防时提升李昙为国尉,兼任柏人邑长镇守柏人。李昙就任后,一方面加强布防,令将士提高警戒,一方面带领将士在城外挖壕筑垒,加强防御。
保卫邯郸
赵孝成王八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秦王赢则以王龁代替王陵分三路围攻邯郸。李昙得知秦军北路已出井陉关,一面急忙在柏人以西至临邑城的泜水上游布重兵以待,一面遣将速报邯郸。
秦军围邯郸近一年,秦王赢则以郑安平为将增兵十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加强对邯郸的进攻,邯郸危急。李昙安排李崇留守柏人,自己和李辨、李昭率八千骑士急驰邯郸。邯郸城中粮草将尽,虞卿力主派李昙父子去平原君赵胜那里借粮、借兵。
李辨到东武城见平原君赵胜,述说邯郸粮食耗尽,危在旦夕,恳求赵胜提供物资粮草,以家中将卒出阵,共赴国难。赵胜深为感动,倾散家资招募义勇,以妻妾、家将家卒家丁组建“义勇军”,解救邯郸。李昙从柏人骑士中挑选三千将士编为两支敢死队,分别由李辨和李昭领队,动员将士们誓死效忠赵国,誓死保卫邯郸。李辨率左队袭击秦左军主营,李昭率右队袭击秦右军主营。夜间,李辨率一千五百柏人骑兵将士,马衔木摘铃,将士轻甲短剑,绕过秦军前营,沿着山坡偷袭王龁,王龁大营和秦军数营火起。李昭带领敢死队将士连屠秦军数十营,敢死队骑士与秦军将士混在一起厮杀,营火蔓延,如同白昼。
李昭跃马到王龁车前,王龁挥剑刺中李昭要害,李昭与王龁同跌战车下,李昭以身殉国。李辨与敢死队骑士满身带血,在秦军中纵马穿插,奋力拼杀。秦将郑安平等数员战将围住李辨厮杀,李辨遍体鳞伤,精疲力尽,郑安平力劝李辨降秦,李辨宁死不失忠节,横剑自刎。天色初亮,廉颇、李昙挥大军而至,与秦军混战。魏信陵君魏无忌盗虎符杀晋鄙,夺其兵权,挑选八万精兵进击秦军,秦军大败。廉颇追杀秦军数十里,尽收失地。
邯郸保卫战结束后,李崇遵照父亲的命令将李辨、李昭的遗体运回柏人。赵王赵丹封廉颇为信平侯,封李昙父子为李氏侯。李昙和家人在柏人城西为李辨、李昭举行葬仪,柏人城民众共同参加葬礼,无不感慨流涕。
邯郸之战让赵国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为了迅速发展生产,恢复国力,赵国对各镇的军事、农耕、工商等均作了较大的调整。就柏人来说,撤销数年闲置的柏人行宫的修缮和管理费用,把经费依旧留给李昙作为柏人的城邑建设和军事补充。同时在柏人渡口附近驻军并设置军需库,批准加大“白人币”(柏人刀币)的制作和流通量,鼓励农民开垦荒田,扩大柏人在北方诸镇钱粮征收范围。
反击燕国
李昙驻守柏人期间,发动乡农开辟荒地,广积粮食,加强备战,带领将士在柏人城外挖壕筑垒,加强防御工事。为及时掌握和了解战事,李昙经常与将士同吃同住在城外。赵王对李昙身先士卒、恪尽职守之举大加赞赏,遂将李昙在柏人城外吃住的地方命名为“昙公廓”。
赵孝成王十五年,燕王四年,燕王姬喜让相国栗腹借为赵王赵丹祝寿之机探听赵国虚实。栗腹带着珠宝贡品等贵重之物到柏人拜见李昙,李昙派遣李崇护送栗腹及车辆去邯郸觐见赵王。赵王赵丹在王宫设盛宴款待栗腹,栗腹趁机询问赵国形势。李崇返回柏人后,将寿宴所见说与李昙,李昙感到吃惊,估摸栗腹祝寿是假,借机探听赵国虚实是真,即刻命李崇增兵布岗,特别加强鄗地的哨卫。
栗腹回到燕国,向燕王姬喜述说了赵国自长平之战后的兵力状况,他说:赵国孤儿寡妇,不堪一击,此时进攻赵国是最佳时机,战之必胜。燕王姬喜遂发兵六十万,战车两千乘,兵分两路伐赵:一路由卿秦统领大军自代郡南犯赵国的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一路由栗腹为将,自己亲自统领大军南下,浩浩荡荡,征尘蔽日。
李昙在柏人正为燕相栗腹突来赵国祝寿之事反复思虑,李牧(李昙之孙,李玑之子)急报燕军已朝宋子疾进,来势凶猛。李昙急命李崇速往鄗邑、中山、临邑城等镇集结兵力,命李玑招募柏人老少义勇,命李牧前往邯郸报赵王调兵遣将。
李牧将燕军来犯禀告廉颇,廉颇大惊,一面命将士速去武安、香林等地调兵来邯郸待命,一面召大将乐乘速到王宫议事。与此同时,晋阳军情亦报邯郸。赵王赵丹命廉颇为将,乐乘为副将,发兵十万分两路拒燕,命虞卿筹措粮草辎重屯柏人渡,代郡方面就地征集。
柏人军民在柏人渡口举行誓师大会,李崇领前锋在鄗邑布阵以待燕军,柏人军民屯巏嵍山(今隆尧之尧山、宣务山)以北。李牧将临邑地势禀报李昙,提出燕军势在急趋邯郸,必然避柏人强军而绕道临邑城南下,铁山(今临城境内)是必经之路,可设伏兵击燕军前军,燕军必溃。李昙同意李牧的建议,让李牧设伏铁山。
李牧选三千将士到铁山南北两岭山腰埋伏。燕军刚进入鄗地就被李崇骑兵截住,两军交战,车马相撞,李崇佯败。栗腹指挥燕军避开李崇,绕道太行南下,欲速进军邯郸。燕军前军进入铁山峡谷,李牧命将士乱石齐下,把燕军分为两截,赵军士兵在岭上呐喊,李牧率骑兵横击燕军,栗腹受挫惊慌失措,调车欲回。李崇率军挡住去路,燕军全军溃乱。此时廉颇大军会同李昙军民掩杀过来,栗腹被廉颇斩杀,燕军将士各自逃命。李昙率军追杀燕军五百余里,燕王姬喜与残部败回燕都蓟邑,紧闭城门。赵军围城三月,燕王割渔阳等五城归还赵国,派将渠到赵国求和。战后,赵丹晋封廉颇为信平君,封李昙为柏人侯。
命归柏人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赵偃继承王位,即赵悼襄王。赵偃让李牧统领赵国的北方兵权,统兵拒燕。李牧反客为主,先发制人,命庞暖领左路军出苦陉攻取燕国武遂,命扈辄领右路军自杨城袭燕国宋子,自统中军出棘蒲,连克燕地数十城。燕国自此元气大伤,不再有犯赵之心。赵国西与秦和,南与魏联,东结盟齐国,一时无忧。唯代郡至东胡一带边关屡遭匈奴侵袭,匈奴烧杀抢掠,边民多受其苦,且日甚一日。
赵偃派遣李牧前往代郡镇边,并将边关诸镇税粮划归李牧征收。赵王内臣郭开对李牧破燕名声大振耿耿于怀,于是编造流言蜚语传遍街市,造谣李牧守边怯敌,任凭匈奴侵扰边民而不敢与其交战。赵偃获得李牧在边防的消息大发雷霆,即刻命庞暖接替李牧之职。庞暖命令赵军主动出击匈奴,屡战屡败。赵王复让李牧守边,大破匈奴诸胡,边陲从此安定下来。
赵悼襄王九年,赵王赵偃去世,赵幽缪王赵迁继承王位,郭开得到重用,郭开建议赵迁重修柏人行宫,他说:柏人行宫山清水秀,隐秘幽静,胜过王宫百倍。于是赵迁就派郭开亲自督导柏人行宫的重新修建工程。竣工后,郭开让精通男女嬉戏的韩仓用重金买得六名喜好虐女的胡人武士来驯养奇特“女贤”。赵迁大觉刺激,雄心陡起,日日以制服胡女多少为战场胜败。李昙认为这是对先王的玷污,极力劝阻赵迁,责骂郭开误国。赵迁只求欢乐,反而对李昙的劝阻十分反感。郭开乘机变本加厉弹劾李昙。赵迁由韩仓代替李昙执掌柏人军政要务。在郭开和韩仓的操纵下,赵迁更加胡天胡地大折腾。李昙虽然离任,但不忍赵迁如此折腾,几次冒死劝谏,皆被赵迁轰出宫外。
公元前229年,李牧屡败秦军,秦王嬴政收买赵国佞臣郭开在赵国街市散布李牧与司马尚勾结秦军、背叛赵王的谣言。赵迁听到谣言,委派赵葱、颜聚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不从,赵迁命韩仓以李牧反叛君命之罪逼其自裁,李牧含剑撞壁而死。李昙听到李牧的死讯也气郁而逝。
李昙去世后,葬在柏人城西,有墓尚存。清《唐山县志·建置志》载:“战国柏人侯李昙墓,在县西亦城村西,按郡志卒葬柏人。”目前,李昙墓区及其附近建有李昙墓公园,占地32亩,除墓堆、雕像外,还建有昙公廓、柏人渡等仿古设施。
李昙的长子李崇在陇西繁衍后裔,被尊为李氏“陇西堂”始祖。四子李玑在柏人接祖传宗,被尊为李氏“赵郡堂”先祖。李昙后裔光耀华夏,蔓延四海。历史上李氏曾建有56个政权,诞生了155位帝王。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封爵晋仕的数以千计,文人墨客辈出,工匠艺术代表不乏其人。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地方(岗位),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均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李氏后裔为了纪念自己的先祖,在全国各地建有多处李氏宗亲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在隆尧县除有李昙墓、唐祖陵外,还有被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命名全球李氏文化交流活动中心的李氏文化园,有世界各地李氏宗亲共同栽植的世界李氏宗亲林等。
本报投稿电子邮箱:xingzhoubao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