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大年的脚步,渐行渐近了。正如一首童谣所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节,便拉开了年的序幕,浓郁的年味渐渐弥漫开来。
据载,早在《周礼》中就有“冬则蒜羮”之说。腊八蒜的由来是腊八算,是因为人们在腊八这天会清算一年的收支以及要债,又因为“算”与“蒜”字同音,所以人们就会在腊八这天腌制腊八蒜送给欠债的人,以此隐晦地表示该还债了。腊八蒜的历史悠久,它不仅是腊八节的传承,也是一种食文化的赓续。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做腊八粥、泡腊八蒜,早已成为一种民俗,这是对大年的期盼,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夕和大年初一,吃着香喷喷的水饺,就着碧如翡翠香甜微辣的腊八蒜,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
腊八这天,早饭习惯性地喝腊八粥。到了晚上,我和老伴儿便坐在餐桌前,将上好的紫皮蒜剥皮掰瓣,揭膜切蒂。老伴儿一边剥蒜瓣,一边念叨起二女儿来。
上高中时,她每年陪着我们一起腌腊八蒜,稚嫩的小手掰着蒜瓣,绘声绘色地描绘着美好未来,全家沉浸在幸福里。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进京工作有年头了,很少有空陪我们过年,更别说和我们一起腌腊八蒜了。结婚后,她更是没闲暇陪伴我们,想起来真有种说不出的酸楚和疼爱之情。她在医院上班没黑夜没白天忙,也难为女儿了。
大年在即,多少人家灯火辉煌,推杯换盏辞旧岁,阖家团聚,其乐融融,而我和老伴儿只好在孤独的思念中度过大年。尽管大女儿在身边,由于受世俗影响,除夕和大年初一得到婆婆家过年,大年初二才能陪我们欢度新春。但女儿们说,尽管不能守在我们身边,但吃了腊八蒜,就会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听了这话,我和老伴儿也满意着、高兴着,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们。
说话间,蒜剥好了,老伴儿将白净净、光滑滑、闪亮亮的一小盆蒜瓣,倒入直径30公分左右的玻璃瓶里,放进上等食醋,撒少许盐和白糖,封严瓶口。那蒜香与醋香的激情碰撞,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等待蒜瓣绿衣加身的时刻,就可以为家人送上爽口的美味了。
看着一瓶瓶腌蒜,我不由得想起母亲来。20多年前,母亲经常来县城居住,时逢腊八也同我们一起腌腊八蒜。临近除夕时,我送母亲回乡下过年,除带上烟酒,还要捞上一罐头瓶腊八蒜,聊表一点孝心。一瓶腊八蒜,浓浓母子情啊。
今年腌腊八蒜时,老母亲的身影一直浮现在眼前。想起母亲与我们一起腌腊八蒜的情景,心里就涌动着一阵阵思念的感伤。母亲的音容笑貌,已成为遥远的回忆。每每回老家过春节,我不再带腊八蒜了,但那种深切的思母之情,却难以从心头抹去。
腊八蒜腌了不多天,老伴儿就欣喜地说:“腊八蒜变绿了!”我走进厨房,透过玻璃瓶,看到鲜艳碧绿的腊八蒜,在酱紫色的食醋里拥挤着、飘浮着,像一块块绿宝石,翘首迎接春天的到来,我的心情好不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