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白瓷是艺术品,但它本身是产品。不被市场认可的艺术,其真实价值很难界定,尤其对普通人而言。但被市场认可的产品,其价值则不言而喻,它的艺术地位也自然确立。毋庸置疑,一件流传至今的邢窑白瓷珍品,绝对称得上价值连城。可是,当代制品如何才能也让人怦然心动、爱不释手,不仅同样“类银类雪”,更是重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个“命题”,内丘县邢窑文献馆(邢瓷文化体验馆)馆长杨松岩给出了他的“答案”……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侯东杰 韩文洲 通讯员 翟丽 王泽铭 文\图
邢窑白瓷惊艳“旅交会”
11月下旬,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国际参展商及近600家海外旅行商参展参会,共同见证了中国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其间,内丘县的邢窑白瓷产品代表我市分别在万里茶道展厅和河北展厅同时展出,并在交易会上大放异彩,深受国内外嘉宾赞誉。
在万里茶道展区,内丘县共展出4套邢窑白瓷产品,分别为兔首壶、满园春、太行千里、三才盖碗茶具系列。其中,邢窑文献馆作品《太行千里茶具》以其独特工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嘉宾、游客驻足欣赏。这套茶具由1个盖碗、1个公道杯、8只茶托及8只茶杯组成,选用邢窑透影白瓷等高端珍稀原材料,烧制成薄厚适中、胎体通透、胎釉一体的茶具。茶托之上设有一座微观的太行山,营造出在巍巍太行山水之间品茗的优美意境,成为交易会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邢窑白瓷的亮相,让国内外嘉宾与游客深入了解邢窑文化和我市旅游资源,助力提升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太行千里茶具》,正是由邢窑文献馆创新研发的文创作品。近日,记者走进邢窑文献馆,采访了馆长杨松岩。
见证邢窑白瓷“奇迹”的地方
自从邢窑遗址发掘项目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内丘县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先后建设邢窑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邢窑文献馆,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沉睡大地的遗址活起来,让人们的传播、交流、研发、体验一样活起来。
邢窑文献馆位于“邢窑三馆”的中间,总建筑3000多平方米。该馆是邢窑博物馆的配套项目,如今已成为游客观摩、学习、体验邢白瓷烧制技艺的专业场所。而这里,首先是一个见证奇迹的地方。
馆里面多个展厅,推门进去后,都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展厅里面摆满了邢窑白瓷文创产品,从见到第一件开始,记者都要努力说服自己,它们只不过是“仿制品”。否则,以记者的鉴赏标准,感觉每一件似乎都是邢窑白瓷真品,每一件都与旁边邢窑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毫无两样。
在馆里,记者有幸看到了参展归来的《太行千里茶具》。这套由盖碗、公道杯、8只茶托与茶杯组成的“太行千里茶具”,其线条流畅,造型典雅,胎体通透,类雪似玉,似将太行山的雄浑与灵秀蕴藏其中。
杨松岩介绍说,公道杯以出土于邢州新石器时期三足鼎立的陶鬲为原型,是太行山文化带上五千年的陶瓷文明符号,融合了邢窑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它采用的是手工描金工艺,经1350℃高温烧制而成,釉色温润如玉,上手自然舒适,聚气聚香……”
一家三口的邢窑白瓷故事
杨松岩和妻子张萱都是内丘县人。妻子一直在内丘二中任教,杨松岩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和师友们在北京打造出了蜚声世界艺术领域的一号地国际艺术产业园。2016年,杨松岩受邀回乡,从此把自己交付给了邢窑白瓷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展。2017年,女儿杨朔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出国留学和读博的机会,选择了与父母“并肩作战”。
随后几年,杨松岩成功研发出十余种稳定的泥胎、釉料,烧制出几十种仿古邢窑典型器物。而且,他还不断创新研发适合当代陶瓷表达的新材料,创作出上百件不同风格的优秀陶艺作品。
其间,杨松岩拿到了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当时邢窑处于现代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人才缺乏问题,他决定重新构建邢窑自身的文化体系,首先和内丘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联合举办“邢窑白瓷工艺传承与创作培训班”。杨松岩带领学员到内丘邢窑遗址磁窑沟古村落实地考察,深层次了解邢窑历史文化;请来国内外陶瓷界的专家,讲述艺术理论和陶瓷理论。培训班结束后,学员创作了一批作品,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的认可。
在恢复和传承邢窑白瓷烧制技艺基础上,杨松岩还研发出多种文创产品,让邢窑白瓷从艺术性和观赏性向实用性转变。“做文创产品的初衷是为了让邢窑(文化)活起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满足当下人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杨松岩说。
邢窑白瓷焕发新活力
“守正创新”,是杨松岩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他认为,这是复兴邢窑白瓷文化的必由之路,是传承邢窑白瓷文化的根基。
他说,邢窑白瓷所承载的文化基因,是邢窑历经上千年岁月沉淀而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必须完整地传承下去。大唐皇家历史品牌赋予了邢窑白瓷独特的尊贵身份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在众多陶瓷品类中脱颖而出。我们要珍视这一历史遗产,传承其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让邢窑白瓷始终保持那份与生俱来的皇家风范与文化内涵。“而大唐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更是邢窑不断发展的灵魂所在。”
杨松岩说,守正才能创新。“在历史上,邢窑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元素和制瓷工艺,才得以创造出独步天下的白瓷。如今,我们依然要秉持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他建议,在现代品牌打造方面,要“走出去,请进来”,向世界展示邢窑白瓷的独特魅力。邀请国内外一流陶瓷设计大师、艺术家加入,强化设计与研发能力。加强学术研究与技术研发,借助数字化科技手段,建立邢窑白瓷文化与传统制瓷工艺数据库,推动传统工艺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邢窑白瓷原创产品。
参加全市邢窑白瓷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之后,杨松岩更是激动地表示,“目前,邢窑白瓷复兴具备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拥有难得的时代机遇,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邢窑白瓷必将绽放更璀璨光芒
2021年以来,内丘县高度重视邢窑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邢白瓷产业发展。3年多来,从仅有的数个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发展到拥有以邢窑文献馆、弘传瓷业、邢定瓷业等为代表的10余家邢白瓷企业,年产邢白瓷产品从1万件套增至4万余件套,年销售收入由500万元增至2100余万元,年均增长50%以上。
同时,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从传统的白釉罐、翰林罐、长颈瓶等10余种仿古器型,快速发展到现在的养生壶、养生杯、刮痧板、火疗罐、冰箱贴、办公杯系列、灯具系列、酒具系列、茶具系列等100余种康养产品和现代文创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等地,颇受市场青睐。
内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代匠人们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白瓷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瞩目,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内丘县圣唐白瓷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邢窑文房——盛象·四君子”,成功入选《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4-2025年度推荐产品目录》,喜获国家级IP殊荣。
“相信邢窑白瓷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