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华夏医祖扁鹊

日期:12-26
字号:
版面:11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扁鹊,姓秦,名缓,字越人,号扁鹊,又号卢医,战国时期齐国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人,著名医学家。扁鹊称号来自春秋时期师旷《禽经》中“灵鹊兆喜”之说。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医学家,被世人誉为华夏医祖、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西汉陆贾《新语·资质》、西汉刘向《战国策》、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等文献中记述了扁鹊周游列国治病救人、著书立说的事迹。

寻药蓬山

扁鹊年少时,到鄚州一家客馆做舍长,认识了良医长桑君,他们感情融洽,过往甚密。长桑君把一生收藏的秘方传给扁鹊,扁鹊得名师传授医术,为人切脉诊病,好像亲眼能看到病人五脏六腑的病症。长桑君告诫扁鹊:“岐伯著《内经》,给天下人留下除瘟解患的良方,被尊为救生之祖。行医之人要永远立身于民,以普度众生为本。”扁鹊把师父教导铭刻在心,白天协助师父治病,晚上苦钻《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在随师父巡诊中,发现《内经》中传授的“三部九候法”,切脉部位多,运用烦琐,半天才诊一人,其抛弃旧弊,摸索出“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的寸口诊脉法。

日月如梭,扁鹊善于揣古研新,勇于实践,掌握切脉诊病的妙法,疗效越来越好,成了名医。可恩师长桑君却积劳成疾,溘然长逝。扁鹊牢记恩师去世前的叮嘱,立身于民,为人治病,并开始传徒授业。扁鹊以诊脉似能看到病人五脏六腑的病症之术,被后人总结为成语“洞见症结”。

不久,渤海郡一带连年大旱,瘟疫蔓延。扁鹊虽没日没夜为人治病,但连年灾荒,草药短缺,许多病人还是在痛苦中死去。扁鹊决定到深山野峪去寻药,向着鄚州西方的太行山深处寻去,并沿着太行山脉向南来到太行东簏的中丘蓬山(今邢台市内丘县鹊山且停山一带)。在蓬山东麓襄水岸边,有北岸叫朗(狼)家庄、南岸称焦子村的两个山庄。扁鹊白天攀山采药,饿食野果,渴饮泉水,采集到许多罕见的珍贵药材。晚上借宿在山民家中,询问各种药材生长之地。

扁鹊用草药为当地病人止痛治疾,得到人们的信赖,盛名在蓬山一带迅速传开。很快,鄚州瘟疫消除,扁鹊常住蓬山采药行医,还率众弟子游医天下。

游医列国

晋昭公时期,扁鹊率众弟子行医来到晋国(今山西省)。晋国大夫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求见扁鹊,称赵简子突然昏倒,五日不省人事。扁鹊赶到赵简子的病榻前把了脉,告诉众人,赵大夫得的是血脉病,系劳累过度所致。以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况,昏迷七天才苏醒。现在赵大夫和他的病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众人更加敬佩扁鹊。赵简子得悉是扁鹊为自己诊病,十分感动,遂将扁鹊经常采药和生活的蓬山一带四万亩良田,赐给扁鹊。

扁鹊带领徒弟游医路经虢国(今河南荥阳市一带)都城,看到行人面带哀情,原来虢国太子不幸夭折。扁鹊率众弟子赶到虢国王宫门前,从太子的侍从官中庶子处得知太子已昏死半日。扁鹊称他能救活太子,中庶子不信,只听说上古时的俞跗医术很高,解开衣服诊视就知病情。扁鹊解释看病有很多方法,人体内有病从体表反映出来,据此就可为千里之外的病人做诊断。并让中庶子试着诊视太子,耳有鸣响,鼻翼翕动,两腿阴部有温热。中庶子去诊视太子,果然和扁鹊说得一模一样,忙禀告虢君接见扁鹊,扁鹊告诉虢君,太子得的是“尸厥”症,并为太子切脉问诊,吩咐弟子磨砺针石,取穴百会下针。不久,太子醒了。扁鹊又让弟子为太子药敷、熨敷,没过两个时辰,太子能够坐起来了。扁鹊又开了药方,调和阴阳,太子仅吃了二十天身体就恢复如初。虢国举国大庆,到处传颂扁鹊使人死而复生的事迹。太子病愈,虢君父子视扁鹊为恩人,期望他常住虢国,共享荣华富贵。扁鹊谢绝虢君挽留,带着弟子继续游医天下。扁鹊救活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对症下药”的典故皆出于此。

扁鹊游医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君齐桓侯把他当贵客招待。初次见面,扁鹊就直言不讳地说齐桓侯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表浅部位,齐桓侯不以为意。过五日,扁鹊再去拜见齐桓侯说病已深入到肌肉和血液里,齐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扬长而去。又过五日,扁鹊三次见到齐桓侯说病已深入肠胃,齐桓侯非常生气扭头就走。又过五日,扁鹊四次拜见齐桓侯,只瞥一眼一句话不说急忙走开,齐桓侯看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去问缘故。扁鹊告诉来人,病在皮肉间,汤剂、药熨能治;病在血脉中,针刺和砭石能治;病在肠胃中,药酒能治;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自己无能为力,只好躲开。又过五日,齐桓侯果然患了重病,忙召请扁鹊,扁鹊已离开齐国。不几日,齐桓侯因病而亡。“讳疾忌医”“病入膏肓”这两个成语,就是从扁鹊四望劝治齐桓侯这件事演变而来。

扁鹊带着弟子游医到卫国(今河南省东南部),这里巫医盛行,人们有病只请巫婆神汉来看,误人性命。有一重病之人,其父在家请巫医设坛驱鬼求神。扁鹊听说后忙带着徒弟赶到病人家里,想用自己的医术为病人治病。其父把扁鹊师徒挡在门外,耽误了医治的最佳时间,病人一命呜呼。因而陆贾在记述这个故事时悲呼:“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此事也促使扁鹊产生了“信巫不信医,不治”的思想。

扁鹊回到赐封地蓬山,虢太子投奔救命恩人扁鹊拜师学医。太子在采药时,得急症绞肠痧,扁鹊带弟子们就地取材在一块大石上为其灌药酒止痛、开刀取病肠、清洗伤口做了手术,经静养太子恢复如初。这个故事说明,当时扁鹊已熟练掌握了外科手术和麻醉术技术。

扁鹊晚年带弟子来到秦国(今陕西咸阳一带),为秦王诊视毒疮之疾,建议用“割疾”之术。秦太医令李醯便在秦王面前极力阻挠,说扁鹊的“割疾”之术,是存有杀害秦王之心,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扁鹊痛斥李醯无知,秦王却犹豫了,病情加重,最后才接受了扁鹊的治疗方法,毒疮也很快好了。秦王挽留扁鹊,扁鹊执意回中丘蓬山。嫉妒贤能的秦太医令李醯已生暗害扁鹊之心,偷派两个杀手,杀害了扁鹊。这件事却真实地反映了扁鹊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运用外科手术治疾的史实。

扁鹊被害噩耗传到蓬山,全民悲哀,扁鹊的弟子和乡亲们,要一起到秦国运回扁鹊的棺柩。当时秦国强大,虢太子怕大家再出意外,只身前往秦国,凭借自己一身武艺和机智,历尽千险盗回师父的头颅,带回蓬山。农历十月初一是蓬山人为扁鹊举行葬礼的日子,方圆几百里的百姓扶老携幼,前来吊唁,人们的哭声惊天动地。人们安葬了扁鹊,修建扁鹊祠,改蓬山为鹊山,焦子村、狼家庄合二为一改名神头村,把农历三月初一和十月初一立为祭祀扁鹊的特定日子。

脉学之宗

扁鹊游医列国,足迹遍布齐、晋、魏、赵、楚、虢、卫、周、鲁、秦等地(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域),所到之处,遍寻奇方,随俗而变,逢病就治,成为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等多学科的全科医生。

扁鹊总结多年行医经验,分析病案,面对齐桓公讳疾忌医,卫国人只信巫术,扁鹊总结了“六不治”原则:为人傲慢,放纵疾病,是一不治;迷恋财富,不爱健康,是二不治;衣食无序,不重调节,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失常,是四不治;体质虚弱,无法服药,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信医术,是六不治。扁鹊的“六不治”,至今仍是科学医治的重要信条。

扁鹊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把多年游医诸国的所见所闻、治疗的疑难杂症进行总结,编写了《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八十一难经》《扁鹊镜经》《扁鹊脉经》等20余种医书,留给后人学习。惜扁鹊所著之书大部分已佚失,仅有《八十一难经》传世,至今仍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古典医学名著。

扁鹊将一生献给了医学事业,被世人誉为华夏医祖。首创“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人;开创外科、麻醉术、针灸等疗法,成为外科和麻醉术的鼻祖;开创以铁代石、以艾施灸的针灸疗法,成为针灸术的创始人;唯物就医,辨证论治,体现了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开创了医学师徒相授之先河,传授医术,对中华医学作出了贡献;医德高尚,医术卓越,千百年来,深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人们称为“神医”。

司马迁对扁鹊在中国医学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认为扁鹊对中国医学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扁鹊被医学界誉为“脉学之宗”。

文化传承

扁鹊的一生充满传奇,至今全国多地都有为纪念他而修建的庙宇。其中内丘被誉为“扁鹊的第二故乡”,是扁鹊的生前赐封地、行医圣地、逝后葬地、全国最大祭祀地、扁鹊文化发祥地。

内丘有30余座扁鹊药王庙,其中位于神头村的扁鹊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祭祀、谒拜扁鹊的古建筑群。

内丘有百余件为纪念扁鹊修庙而立的碑刻、石刻,其中后周《重修鹊王庙碑记》、宋代《重修神应侯庙记》碑记载,赐扁鹊为“王”“神应侯”。元代《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保存最为完好,碑文为元代翰林学士王鹗所撰,元代重臣刘秉忠书丹。这些都是研究扁鹊中医文化和我国医学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内丘有10余个为纪念扁鹊而设的庙会,其中神头扁鹊庙会会期最长,祭祀历代都在进行。据明代《顺德府志》《内丘县志》及碑刻记载,千百年来,从帝王到百姓都来祭祀扁鹊。自宋代始按王侯规格祭拜。元世祖忽必烈曾三次降旨修庙、祭祀扁鹊。明清时期历届顺德知府、内丘知县均前来祭祀扁鹊。到现在祭祀规模不断扩大,祭祀时间持续延长,一直发展为现在的农历三月初一扁鹊庙会,会期达月余,涉及京津冀晋鲁豫陕各省,庙会规模之大,国内罕见。

内丘有60多处有关扁鹊的历史遗迹,九龙石柏、鹊山玉带、秦越人洞、太子龙井、莲峰摩天、南山卧佛、鹊山云海、登山石梯等八大胜景最为著名。

内丘有百余个扁鹊故事传说,从扁鹊到虢太子,从鹊山到扁鹊庙,神头村及其周围的实物遗存和传说故事,精彩纷呈,栩栩如生。这些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证明扁鹊和内丘关系非同一般,那些传说、那些文字,绝非凭空而来。

内丘有六七十首有关扁鹊和鹊山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绝句和歌赋。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游览鹊山、拜谒扁鹊庙,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据历代《顺德府志》《内丘县志》和古碑刻记载,如唐代著名诗人于鹄的五言古诗《秦越人洞中咏》、元代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的绝句《鹊王庙》《九龙河》、明代顺德知府孙锦的五言律诗《鹊山》、清代内丘县令施彦士的歌赋《三月三日西山鹊王会》等,豪放飘逸,构思新奇,抒发了诗人对扁鹊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描写了鹊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胜景。

内丘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扁鹊遗存资源,深入挖掘扁鹊文化内涵,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努力打造扁鹊文化品牌,传承扁鹊文化,推进内丘县文化旅游强县建设。2006年,国务院公布扁鹊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扁鹊》纪念邮票,扁鹊的名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2005年,内丘举办首届“中国·内丘扁鹊文化节”;2006年,扁鹊祭祀列入河北省非遗名录;2013年,内丘县获“中国扁鹊文化之乡”称号,扁鹊业绩享誉海内外;2010年,扁鹊庙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神头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扁鹊庙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5年,神头村被列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2019年,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内丘县召开。内丘成为纪念扁鹊的旅游胜地。

扁鹊一生从医,对中国及世界医学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不朽业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