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郭红玉
通讯员 王晶 王宪臣 文/图
在襄都区东汪镇武家庄村北,百泉鸳水公园北区内的百泉复涌纪念馆东侧广场上,汉白玉栏杆内精致典雅的听荷泉,吸引各地游客前去欣赏。虽然已是数九寒天,仍不乏众人遥望残荷、近观听荷泉,回忆邢襄十二景之一的“雉堞荷香”之美。
无法“拒绝”的听荷泉
这眼泉在历史上并无记载,是在2024年涌出。当时,正值百泉复涌纪念馆施工期间,汩汩外冒的泉水让施工人员有些无措,原本想着将其盖上,期望它另觅他处冒出,谁知试了几次均未能成功。堵不如疏,最终施工方决定为其敞开“出路”,因势利导,打造了这一处泉水景观,将水引入东侧的狗头泉。
汉白玉石栏围起的泉池内,泉水从池中心三层红铜花瓣的荷花中心汩汩外涌,又层层跌落。每片花瓣内积存的清泉随着水流轻轻荡漾,似乎多了层花瓣,也多了一分灵动。大荷花的周围旁逸斜出地点缀着一枝小荷、一枝莲蓬,还有几片莲叶。池底铺设黑白鹅卵石,还有细小泉眼如小鱼吐泡一样从鹅卵石中汩汩上冒,整幅画面似一幅清新的国画佳作。
邢襄荷花未曾少
这个泉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它是随着邢台水生态综合治理和恢复的推进喷涌而出的。百泉鸳水公园运营方邢台水发捷丰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宗威介绍,荷花象征纯洁与高雅,吉祥与美好,“听”荷寓意邢台人对荷高尚品质的欣赏。同时,听荷泉内荷花花瓣分三层,每层8片,共24片。这24片花瓣对应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二十四节气,也对应着荷花从生根、抽叶、开花到凋谢的全过程,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对应,象征着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听荷泉景观的设计体现了邢台百姓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寻,也提醒游客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宁静。
同时,狗头泉一带是不缺荷花的。“你看,在狗头泉东边,还有很多野生的荷花,盛夏的时候非常漂亮。”随着武家庄70多岁村民宋升达的指引,记者与其一同行至狗头泉东侧。已入深冬,芦苇花随风摇曳,站在乾隆古闸的桥上,东西两侧都能看到片片残荷。
宋升达老人回忆,小时候家里的藕是不缺的,甘甜的泉水种出的藕脆甜多汁。在很多老邢台人的记忆里,作为北方小江南的邢台除了盛产鱼米,还种植莲藕,有着600多年种植史的隆尧“泽畔贡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听荷泉的设立,还与邢襄十二景中的“雉堞荷香”遥相呼应,也诉说着荷花一直未曾离开过邢台。在李京增补的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中,曾这样描写“雉堞荷香”: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诗曰: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露滴珍珠擎翠盎,风飘绛缟落青泥。从此便可看出,荷花在邢台十分普遍,在古城东北一带更是形成胜景。
荷花与泉生生不息
“这里的荷花都是野生的。”指着狗头泉东侧的片片残荷,宋升达称,四五十年前,这里成片成片的芦苇,中间不乏荷花。时至今日,狗头泉复涌,浅水区的荷花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因为狗头泉一带的泉水冬暖夏凉,这里的荷花花期较别处会长一两个月。在宋升达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盛夏之时,狗头泉浅水区内成片的荷叶绿意盎然,点缀着朵朵粉色、白色的荷花娇艳欲滴。“因为我们这里种植荷花,所以打小我就知道我们所说的荷花,其实分为荷花和莲花两种。平时所吃的藕是荷花的莲藕,莲花则主要是用来观赏,它的根茎我们不吃。”宋升达老人笑着说,这两种花在附近都有,夏天便可观看到。
在乾隆古闸东侧,还有一片沼泽地、一个圆形大池塘,里面也矗立着片片残荷,准备来年再次盛开。“听荷泉,在狗头泉的西边,与狗头泉东侧的荷花遥遥相望,将狗头泉畔顽强的荷花告诉了众人,也把邢台与荷花的故事展示给大家。”宋升达老人说,邢台的故事伴随着源源不断的泉水,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他也为家乡进入“百泉复涌”历史新阶段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