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孙悟空手持金箍棒,腾空驾云来到了唐僧师傅面前,双手合一,“师傅,俺老孙回来了!”“阿弥陀佛!”唐僧急忙转过身来,喜迎大徒弟的到来。台上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和与会参观者阵阵掌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拄着拐棍前来看戏,对参观者说:“打小俺就爱看皮影戏,多半辈子了,今天终于又看到了,好戏,好戏呀!”
这是2024年9月27日随沙河市下解村皮影戏剧团在邢台市第六届旅发大会英谈村分会场上拍摄的精彩镜头。剧团是应大会组委会特邀专为旅发大会前来助演的,该剧目是古装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前来参加旅发大会的邢台市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领导、四面八方前来的参观者驻足观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小牛皮雕刻做成的人物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作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在太行山东麓,冀南南部的沙河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皮影戏村,名字叫下解村。下解村位于沙河市中部丘陵区,全村707户,人口2300人,村庄总面积384.78公顷。该村有着600多年的建村史,村中有著名的传统文化皮影戏、洪拳。皮影戏在该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14代传人。据《沙河县志》记载:“以戏娱神”。明清至今,邢台沙河有几十个皮影社演出,下解村皮影戏最为活跃、最为长久。
在演出中,他们保留了邢台老皮影艺人执杆演唱和皮影器具制作的独特技术,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流传于世。下解村皮影雕绘工艺独特,“熟皮”为顺德南关特有工艺,用阳刻、阴刻手法经过度稿、剪刻、彩绘、组装等几道工序。在皮影造型上,借鉴了传统戏剧、寺庙雕塑壁画及民间传统民俗文化造型,体制简练,线条流畅。在表演手法上,唱腔源于五府怀调(彰德府、卫辉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融汇冀南民间音乐、方言和山西梆子腔,而独具特色。唱腔包括老怀调西调、平调、梆子腔等,高亢粗犷豪放,并保留俚俗语,念白清晰,朗朗上口,尾音上扬,别具韵味,彰显了太行山东麓,冀南南部古老戏种一大特色。
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下解村皮影戏一度萧条,2010年,有胆识、有才华,泼辣能干的年轻人任进生当选下解村党支部书记,有了好掌舵人,皮影事业就有了希望。
任进生决定复兴传统古老文化皮影戏,他自掏腰包购置了皮影制作工具、全套乐器音响、服装道具等。“硬件”有了,“软件”也得跟上。皮影戏也和很多传统技艺一样,老怀调皮影戏的传承交流和音乐唱词大多是口口相传,音乐和剧本都装在艺人的脑海里。2011年,任进生找到当时80多岁高龄的皮影戏传承人任连会和他的徒弟秦乐琴。他们一拍即合,召集10多名皮影爱好者组成一支表演队伍,任连会负责一句一句传授唱腔、剧目。至此,在任进生书记努力下,沙河下解村老怀调皮影艺术团正式成立。
皮影戏剧团成立后,村双委班子大力支持,任进生书记及时召开党支部会、村委会、皮影戏现有人员座谈会,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在双委扩大会上决定: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人员,充实新生力量;筹备申报工作。任进生还经常到剧团排练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剧团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大增强了演职员工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艺人们精心创作、刻苦排练、起早贪黑,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皮影戏艺术工作中。经过全团艺人的不懈努力,排练出了许多精彩的剧目,除了日常演一些古老的剧目外,他(她)们还根据不同观众,不断研究创新新剧目,比如适合孩子们的《小猫钓鱼》《司马光砸缸》《东郭先生和狼》等。每年逢年过节为本村和附近村群众演出,近几年还应邀到山西、山东、河南、石家庄等周边省、市慰问演出。
经过几年的锤炼,演技越来越精湛,如今,下解村皮影戏已成为校园、集市、春晚、部队、文艺汇演、旅发大会上必不可少的参演剧目。古老的文化,精彩的演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从剧团成立到现在每年都有上百场的演出任务,观众多达十几万人。古老的皮影戏得到了有效普及,形成了沙河、邢台的一张对外文化名片。2013年下解村皮影戏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5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