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1980年生于邢台。1999年高考被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学院),2002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在市第四中学高中美术班担任班主任,2005年8月到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至今,现任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大学期间学习装饰艺术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工作中教授《空间手绘快速表现》课程,从2005年开始画手绘(当时是建筑速写)。
在古城保定,有这样一位高校教师,他热衷于景观手绘。闲暇之余,他穿梭于保定的大街小巷,遍访现存古迹。他就是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李超。
李超用细细的马克笔,讲述着古建筑的沧桑岁月,勾勒出一幅幅古色古香的保定画卷。历史遗迹、民间建筑、民风民俗,在他的笔下跃然纸上。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常晓
刻画古城沧桑
1980年出生的李超,童年住在邢台市的老城西街背后。那里的老街老巷、老建筑,以及老城的烟火气,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2024年4月,因缘际会,李超在保定古城的西大街创立了手绘文创工作室。在这里,他对古城的情感记忆和对古城特色文化的传承找到了承载之地。
李超说:“我初三就走上了绘画的道路。学校公用的大教室、低矮的马扎、一块三合板,往下一坐就埋头画起来了。”他从小就爱动手,刚学习美术只是出于好奇。拎着毛笔和罐头瓶,骑着车就开开心心去画画,给老师打个水、挤个颜料,别提多开心了。从初中到现在,他一直坚持绘画。他认为,绘画需要长期的积累,有阅历积淀的人画出的意境更深沉。
为了体现所绘制建筑的特点,同时兼具绘画风格,李超尝试了多种技法和材料。最终,他选择了设计表现的专业工具马克笔与传统绘画材料宣纸的结合,既保留设计快速表现的特点又有传统意境的韵味。从此,马克笔和速写本成了他常带在身边的宝贝。外出写生采风时,他时常席地而坐,拿出随身宝贝画上几笔。
李超对古城文化的传承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随着城市改造和社会发展,一些老建筑被拆掉,一些历史街区被改变。城市的特色文化、地域元素体现得少了,历史积淀变薄了。一旦宝贵的文化遗存损毁或消失,那将是一种遗憾。”因此,他通过画笔描绘古建筑,传承古城文化。2020年,他完成了一组以老保定建筑为主题的手绘作品,包括直隶总督署、钟楼、淮军公所、古莲花池、大慈阁等标志性建筑。
传承文化之美
李超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该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他指导过的学生数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十余项,省市级奖励近百项。他还获得过保定市敬业奉献提名奖、教育部金教鞭奖优秀奖。成功的背后,是他始终秉持工匠精神,精心绘制作品、耐心培养学生。
他的空间手绘快速表现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用一幅幅手绘作品,向学生呈现出古城跳出纸张的立体与色彩,让学生感受古城浸透感官的声像与味道。他说:“这是与古城相关联的最鲜活的记忆。你们将来也要通过手中的笔,描绘自己的家乡,传承故乡的记忆和温度。”
李超还带着学生用脚步丈量保定的每一寸街景,计划推出更多手绘作品,系统地展现保定各地的人文风情。
助力家乡文旅
2021年5月,李超手绘的《保定品质生活之城·保定地理地图》正式发行。作为保定市首张手绘地图,第一版印刷了10万份,并免费向公众发放。这份地图备受保定人的喜爱,也点燃了李超为家乡邢台手绘文旅地图的热情。
他说:“邢台有3500多年的历史,是华北第一座城市,五朝古都、十朝雄郡,文化历史底蕴相当深厚。我一定要把家乡的历史感、文化感表现出来。”从2022年5月开始,他着手绘制邢台文旅地图。经过收集资料、构思设计,到9月底,这份囊括了48个景点的手绘邢台文旅地图终于出炉。它以青绿山水为背景,采用国潮风格,凸显区域文化内涵,还原邢台人文历史景观。
李超感慨地说:“从小生活在这座城市,现在以这种角度来看邢台,发现邢台作为古城可挖掘的文化内涵还有很多。下一步,我想从产业、商业、古城区恢复等方面对家乡进行深入挖掘,助力家乡文旅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