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良好生态“引”鸟来和谐共居新景象

日期:12-20
字号:
版面:08 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丹顶鹤、秃鹫、白尾海雕、蛇雕……今年,多种野生鸟类频频光顾邢台,其中不乏罕见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太行泉城”成为众多野生鸟类所青睐的栖息繁衍地,我市呈现出一派人鸟和谐共居的新景象。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杜明

290种野生鸟类现身“太行泉城”

近日,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相关负责人柴江辉在临城县泜河架好摄影设备,准备拍摄白尾海雕。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还不时闪过其它鸟类,但他一心要捕捉到白尾海雕的珍贵画面。“现在生态环境变好了,我市野生鸟类已有290种之多,覆盖林(鸣)禽、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陆禽全部六个大类。”柴江辉说,野生鸟类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湿地、农田、城市公园等各种生态环境。

跟随观鸟爱好者的脚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我市鸟类多样性比较好的区域有:白马河、大沙河、鹊山湖、园博园、达活泉、邢襄生态园等地,稳定可见的鸟类近20种,包括麻雀、喜鹊、斑鸠、灰喜鹊、白头鹎、金翅雀、棕头鸦雀、银喉长尾山雀、白骨顶、黑水鸡、戴胜等。

“我们基于上述调查,首次编制了《邢台市区观鸟指南》。”观鸟爱好者、我市越冬水鸟调查发起人之一吴平介绍,随着河流湿地等区域的治理,观鸟条件愈加便利,越来越多的市民拿起望远镜、图鉴、相机等,在城市及周边区域寻找鸟的踪迹。

2023年,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等举办了趣味观鸟赛;市图书馆“益起学”组织达活泉观鸟入门公益活动;南陈村小学创建观鸟社团,研学机构推出了双语观鸟等活动……观鸟主题活动的增加,既体现出本地鸟类资源的逐渐丰富,也让更多市民能够以更文明、多样的方式体验绿色健康生活,享受生态建设成果。

宜居生态 引更多野生鸟类来邢“筑巢”

“小时候在大沙河附近玩,经常能看见一种鸟,村里的老人都叫它‘长脖雁’(灰鹤)。这两年环境治理好了,飞过来的鸟,种类也越来越多了,很多自己都认不准。”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见过“红头顶”的大白鸟,后来确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丹顶鹤。

“各类野生鸟类会根据自身习性,选择在不同的环境栖息,这与我市生态环境改善有着必然联系。”吴平告诉记者,随着观鸟、拍鸟人数的增加,对鸟类的观测覆盖范围更广、观测频率更高,观鸟爱好者对鸟种数量及分布的掌握也更加精准。

根据统计,今年在我市观测到的鸟类中,新增丹顶鹤与白尾海雕两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根据《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我市位于黄河流域迁徙和越冬区,大天鹅、小天鹅、灰鹤、大鸨等在迁徙中都经过这一区域。

以白尾海雕为例,作为一种以鱼类为主要食物的大型猛禽,它是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其对于生态平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前不久,观鸟爱好者连续在临城发现两只白尾海雕,经推测应是迁徙中过境我市短暂栖息,从中就可以反映出临城水库等地表水质和生态建设的成效。

提高环保意识 助力鸟儿自由翱翔

今年,我市观鸟爱好者首次发现有小群大天鹅和小天鹅在白马河越冬,从过境鸟成为越冬候鸟;通过观测,发现了黑鹳繁殖地。黑鹳是我市现阶段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种当中唯一的留鸟;在近10种迁徙猛禽当中,红脚隼数量最多,一次最多发现17只集群。此外,内丘县也观察到有红脚隼繁殖现象。

目前,我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达到12种,分别是:丹顶鹤、黑鹳、东方白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鸨、秃鹫、金雕、草原雕、白尾海雕、黄胸鹀、白鹤;除了中华秋沙鸭、金雕近三年未见,其余都于近期有清晰的影像资料。“我们每月会系统记录、整理鸟讯,为掌握野生鸟类情况提供丰富、详细的数据和大量生动的影像资料。”吴平说。

今年1月,青头潜鸭和白眼潜鸭等现身巨鹿县洪溢河生态公园。其中,青头潜鸭为全球濒危,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前往。今年9月,1只左翅受伤的东方白鹳停留在白马河长达1个月,被观鸟爱好者轮流看护、投喂鲜鱼直至突然消失,并未发现人为干扰。“我们今后将多观测每年迁徙季不同水域的情况,还将努力增强鸟类的救助能力。”吴平说,希望在我市区域的各种鸟类都能自由飞翔,而观鸟爱好者和鸟类保护志愿者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胜任鸟类乃至各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