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柏乡牡丹园的“三杰碑”

日期:12-16
字号:
版面:11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赵孟頫

《柏乡尹张君德政之碑》(局部)

《贞节堂记》(局部)

《贾母贞节碑记》(局部)

邢台历史名人

在柏乡牡丹园现存赵孟頫书丹碑刻三通。三通碑在撰文、书法、刻工三方面均属上乘,故坊间称之为“三杰碑”。柏乡一个区区小县,为什么能享有一流书法大家赵孟頫书丹的三通碑之多呢?并且与“三杰碑”密切关联的杨载、刘赓、郭贯等元朝大儒们与柏乡贾庭瑞又有什么个人关系呢?笔者进行了深入考析。

为敬贤母,名宿大儒亲书丹

说到“三杰碑”,就不能不提到柏乡县历史名人贾庭瑞,就是他三请赵孟頫为“三杰碑”书丹并篆额。经考证分析,贾庭瑞能够请得赵孟頫书丹“三杰碑”,与当时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密切关联。在元朝,为臣为君者,如有成就,且重孝道,可向朝廷请赐,为其父母封尊号,亦可为去世先祖追封官爵,而当时的贾庭瑞正是重孝道的典型。

贾庭瑞,字国瑛,柏乡县驻驾铺村人。父贾谅,有文化,以学问在乡里做私塾先生,但不幸早逝。母亲滑氏历尽千辛万苦供养贾庭瑞读书。贾庭瑞成年后为顺德王答剌罕所赏识,跟随其前后成为亲信。大德三年(1299年),协助答剌罕料理国事,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一职。答剌罕去世后,官至扬州路总管。

从碑文记述,贾庭瑞父亲死后,家境流于贫困。然贾母誓将儿子培育成才,贾庭瑞果然入仕为官。然其母之伟大,远不止此,对贾庭瑞严以督促,凡事以国家为重,不得贪财。因而,贾庭瑞受家教影响,做官清廉,赢得良好口碑。其母病重,病榻之前,其衣不解带,日夜守护。皇帝为表彰其母勤家育子之节,特诏书“贞节之门”。时大儒杨载与贾庭瑞同朝为官,常与贾庭瑞拜见贾母,观其童颜鹤发,很具福德气象,为老太太撰成《贞节堂记》。延祐二年,贾庭瑞母卒,贾庭瑞便请当时书法界声誉最高的赵孟頫将杨载撰文的《贞节堂记》书丹立碑于老家驻驾铺祠堂。当年三月贾庭瑞再请杨载出山,撰成《贾母贞节碑记》,仍请赵孟頫书丹并篆额立碑于驻驾铺贾氏祖茔。

元皇庆二年(1313年),张楫由潞县主簿调任柏乡县尹,为政三年,柏乡政通人和,百姓称颂。延祐四年(1317年),张楫任期已满,将调任他职。时贾庭瑞任扬州路总管,有感于张楫在柏乡尹三年任职期间,廉政厚德,遂请礼部尚书元明善撰文,赵孟頫书丹并篆额,为张楫立功德碑,成为又一历史佳话。

“三绝”奇碑,文坛佳话获美誉

赵孟頫三次书丹,杨载两次撰文贾氏碑,元明善撰文张楫德政碑,可谓强强联手。杨载(1271—1323年),元代中期著名诗人,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也是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因其才华横溢,被户部贾国瑛(贾庭瑞)举荐,以布衣之身被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杨载诗书俱佳,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

元明善何许人也?据载,元明善(1269—1322年),河北清河县人,元代大儒,官至翰林学士、资善大夫。据有关资料统计,经赵孟頫与元明善合作撰文书丹的碑刻在全国达数十通之多。张楫德政碑也是由贾庭瑞请元明善和赵孟頫联手完成的上乘之碑。

赵孟頫乃元代书法艺术的顶级人物,而贾庭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区三品官员,能三请赵孟頫书丹并篆额三通碑刻,而且每个碑刻达到了“书法绝、撰文绝、刻工绝”,实为罕见。

从赵孟頫生平资料来看,他是一个命运波折的文人。据史料记载,赵孟頫5岁学书法,幼年丧父,由其母丘氏培养成才。其与贾庭瑞童年命运也有相同之处。至(1309年)七月,赵孟頫出任扬州路泰州尹,当时贾庭瑞任扬州路总管,可谓有上下级关系的缘分,请其书丹并篆额也在情理之中。

强强联手,稀世珍宝实罕见

元泰定元年(1324年),贾庭瑞升任中仪大夫扬州路总管,又请皇帝追封其祖父、祖母、其父及母亲爵号完成之后,开始筹备《贾氏先莹碑》,遗憾的是此时赵孟頫已去世两年。于是贾庭瑞便请当时堪与赵孟頫一时瑜亮的书法大家刘赓书丹;请元代杰出学者,集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儒吴澄撰文;请保定清苑籍篆籀大家郭贯篆额,三强联手,完成了《贾氏先莹碑》书丹、撰文与篆额,总算了结了贾庭瑞的一桩心愿。

刘赓与赵孟頫同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有同僚之谊,书风亦相近。刘赓与赵孟頫齐名,在元朝并称“赵刘”。据查阅相关资料,刘赓(1248—1328年),字熙载,为元代邢州学派代表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刘赓与赵孟頫同时奉旨为书圣王羲之的旷世奇作《快雪时晴帖》奉赦恭跋。赵孟頫为第一跋,刘赓为第二跋,除赵刘题跋外,其余为乾隆帝所题。可见刘赓之大名在当时仅次于赵孟頫。

为贾庭瑞《贾氏先莹碑》撰写碑文的吴澄又是何许人也?据调查相关资料,吴澄(1249-1333年),字幼清,江西抚州人,署衔翰林学士太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曾负责赦修《八阵图》等,史称“北许南吴”。贾庭瑞能请动如此重量级人物为其先祖撰文,实乃神能。

撰文可传承,书丹能添彩。那么,为碑刻篆额便是传承与添彩的点睛之笔。谁为此碑篆额贾庭瑞请出的是保定清苑籍郭贯。郭贯(1249-1331年),精熟于篆镏,元朝时期册宝碑额多出其手。《大元清河郡侯张公神道之碑》今存柏乡牡丹园碑廊,亦为其篆额。《贾氏先莹碑》由郭贯、刘赓、吴澄三强联手,共同打造,也算是元朝最高规格。(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苏有郎整理)

本报投稿电子邮箱:xingzhoubao123@126.com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