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韩肖杰 杜艺文 文/图
“这是金银花,我家里常备”“我喝过酸枣汁,还吃过酸枣面”“我知道酸枣是咱们邢台的特产,别的地方都没有”……小记者们围着道地中药材七嘴八舌地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中草药知识。
中华五千年,首诊看中医。为更好地弘扬中医药国粹,普及中医药文化,让我市少年儿童更深刻地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近日,邢台日报社小记者们来到市中医医院泉城扁鹊堂进行实地采风学习,聆听华夏医祖扁鹊的生平故事,了解邢台道地药材,品尝邢台特有健康食品,感受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韵味。
扁鹊 医术精湛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里,认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中医治疗中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也是他最早提出的。后来,我们称他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在扁鹊文化展馆,市中医医院扁鹊文化推广中心王萍叶向小记者们讲解扁鹊行医的故事。
邢台是扁鹊的生前封地、行医圣地和逝后安息地,晋国大夫赵简子为了答谢扁鹊治病之恩,将邢地中丘(今内丘县)蓬山4万亩土地赐封给扁鹊。
“扁鹊一生有诸多治病救人的传奇,‘讳疾忌医’这个成语讲的就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提出问题与之交流。
“扁鹊不光医术高明,还非常谦虚。他说哥哥们的医术比他高明,大哥治未病,二哥治初期的病,他是治已病,就是病得很严重了,他去治疗,所以他的名气更大一些。”小记者们纷纷分享自己了解的扁鹊故事。
中药 道地药材
站在一排排中药材前,小记者们忍不住问道:“什么是道地药材?”听了小记者的提问,市中医医院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工作人员一边讲解,一边展示邢台道地药材。她端起酸枣仁讲道,酸枣全身是宝,酸枣仁、酸枣叶、酸枣面,酸枣枝,甚至酸枣树的树皮、树根,都有相应的药效。酸枣仁是内丘的特产,炒熟可安神,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酸枣仁汤,主要材料就是酸枣仁。
“我知道酸枣仁,我爷爷睡不着觉,每天晚上泡一杯酸枣仁茶,一觉到天亮。”“我吃过酸枣面,又酸又甜,好吃着呢!”“我们老家在巨鹿,那里的金银花全国有名!”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邢台的道地药材,还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着,工作人员带领小记者们认识人参、枸杞、柴胡、黄芪等中药材,了解每种药材的特征和药效。小记者们指着其中的山楂、乌梅、百合等,兴高采烈地说:“这些既是食品,也是药品,我们知道它们就是‘药食同源’。”
产品“圈粉”无数
粗粮馒头、酸枣仁膏、金银花茶、酸梅汤……小记者们走进康养产品体验馆,被里面的美食、饮品吸引。工作人员介绍了邢台市中医医院的特色康养产品,如酸枣仁膏、保健香囊、养生茶饮等,还有用五谷杂粮做成的粗粮馒头。小记者们一边品尝,一边了解邢台本地饮食文化。
小记者们对眼前的中医“周边”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这些产品既熟悉又陌生。
马路街小学小记者薛佑泽说:“我们去西边山里游玩,总会摘路边的酸枣吃,没想到它不仅好吃,还是我们邢台特有的中药呢。”
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小记者王思齐品尝过粗粮馒头,喝了一杯酸梅汤,他开心地说:“这些食物吃起来又健康又可口,我们都爱吃。”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学练《八段锦》,制作保健香囊,体会中医保健养生的奥妙。
“我们先抓药、称重,按照一定的比例碾成粉末,装进药包里,最后装到香囊里。看,这个香囊里有藿香、金银花、菊花、薄荷等中药,有清热解毒、利咽等功效,放在房间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工作人员拿出戥子、药碾等工具,演示如何制作香囊,小记者们团团围住,对这些中草药、器具等充满好奇,排队依次体验如何称重、碾药。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中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后要多学习中医药知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邢台扁鹊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