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美术梦想从邢台启航 愿意用画笔描绘家乡

日期:12-16
字号:
版面:05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看视频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婵娟

冯英杰,生于1973年,从教34年。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艺体小幼教学研究部主任,深圳市光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市第六届督学,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国家课程《艺术·美术》教材(岭南版)核心编写成员,曾获深圳市首届“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深圳市“首届百名外来优秀青工”、深圳市优秀教师、光明区“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和荣誉。

将对美术的爱好做成事业,数十年如一日,为区域美育发展倾注全力,也收获诸多荣誉,忆往昔,冯英杰说,邢台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希望能为家乡的美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家庭熏陶自幼与美术结深缘

邢台与深圳,数千里之遥。一个周末的清晨,记者联系上了冯英杰。透过电话,能感受到冯老师的开怀与爽朗。他说,能跟家乡人通通话,很高兴。在轻松的氛围中,冯英杰打开了回忆的闸门。曾在邢台生活过的往日时光,在他的持续描述中,如清泉般静静地流淌开来。“父亲是我走上美术道路的引路人。”提及父亲,冯英杰的语速瞬间平缓下来。

他的父亲喜爱文学艺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还会攒钱购买美术书籍,并与不少书画专业人士成为朋友。儿时的冯英杰常伴随父亲左右,见识了版画、国画、泥塑等,还和父亲一道为乡亲们作影壁画。

美术的情结由此深植于冯英杰心中。16岁时,他考入当时的邢台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学习,199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和县第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班主任和初中部干事,1993年获评“南和县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也是当年最年轻的荣誉获得者。

“年少气盛,不服输。”忆当年,冯英杰语气轻快,“美术老师也可以带好班级。”

跨越千里美育领域屡突破

1994年,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次偶然,一位在深圳工作的亲戚向他描述了特区的面貌。或许是想突破,或许是想挑战,或许是命运使然,冯英杰拎着行李便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当时的深圳已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人们步履匆匆,生活节奏很快。到此从事美术教育的冯英杰很快便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学校文化建设及社区文化服务中去,不断放大美术的价值。

1997年,他荣获深圳市首届“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次年又获评深圳市首届“百名外来优秀青工”。沿着荣誉铺就的道路,1999年,冯英杰正式落户深圳。

之后,他调入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更加注重教学思考:美术与其他学科碰撞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冯英杰不断进行头脑风暴,他将孩子们喜欢的漫画与英语以及安全结合,进行校本课程研发……不断钻研的他,真正将美术教育做向“深”“实”。

2012年,他调往当年的深圳市光明新区,成为该区首位专职中小学美术教研员,进一步发挥他钻的精神,闯的干劲,带领区域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整体提升。他推出“童心绘光明”暨光明区中小学生视觉艺术作品展、中小学师生现场书法比赛、中小学师生现场写生比赛等活动,一直持续至今,且不断优化展赛的形式、内容。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冯英杰说,他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珍视自己的工作,况且美育工作本身就颇有意义。为培育本土美育人才,他厚植沃土,深耕笃行,探究出“学-做-思-研-表”的优才路径,包括“光明青年说”“交互式教研”、暑期采风等创造性活动的开展,让一批又一批的美术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几年前,他担任了深圳市光明区教科院艺体小幼教学研究部主任。责任重了,但学习不能停。他说,在深圳这个地方,只有不断丰实自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近十年,光明区十余所学校获评省市及国家级艺术特色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和美育特色学校,十多位教师获市级及以上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而冯英杰也于2023年获评光明区“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荣获深圳市创意教育十大名师称号。

画笔不停静静感受生活

那种对绘画浸入骨子里的爱,让冯英杰的生活充实而快乐。刚到深圳工作,他的漫画作品就开始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我是一个喜欢感悟生活的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萦绕在心间的那些淡淡乡愁,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冯英杰感慨道。

画作不断在报刊发表,有些还获全国漫画赛金、银奖。十多年前,冯英杰的父亲查出重病,于是,他陪着父亲,一边回忆以邢台农村为蓝本的北方乡间生活,一边将其呈现在画纸上,前后创作了100余幅,每幅画还配有一篇短文,这些以《那年那月》为系列名称的作品被深圳一家报纸连载了3年,画中所展现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北平原百姓生产生活、节庆等鲜活场景,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

每每外出,但凡时间允许,他都喜欢背上画板、乘坐慢车,去记录旅程时光,让心绪静下来,让脚步慢下来,去发现身边更多的“美”和创作素材。

热爱家乡寄予深深祝福

无论离家多远,故乡始终被游子牵挂。今年暑期,冯英杰受家乡南和区教育局邀约,回乡与近200位当地教育同仁畅谈教学教研,共话教育明天。

冯英杰说,每年回老家,虽然都是来去匆匆,但还是能深深感受到家乡的巨变,“仅从南和来看,游园多了,绿化面积大了,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有品位。”

冯英杰很关注家乡的变化,时常从网上、朋友圈里看有关邢台的视频、图片。看到邢台的云梦山、九龙峡、英谈、沙河王硇等景点越来越美,他心生欢喜;了解到邢窑白瓷正被不断关注、发掘、保护、传承,他打心眼里高兴……

“我爱我的家乡,衷心祝福家乡越来越好。”冯英杰说,他愿意用画笔描绘家乡,也会积极邀请更多教育同行,到家乡进行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