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顺德府的两座寨

日期:12-12
字号:
版面:12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邢台在封建社会时期,自宋宣和元年(1119年)行政定格为“府”级,称信德府,设安国军节度使。到元中统三年,(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设元帅府,同年改为“顺德府”,直到民国时期,国家统一撤销了“府”的行政建制,“顺德府”就成了邢台的别称。

根据癸未年(1943年)邢台县志卷二建置城池一篇记载:顺德府古城南门外早在清朝初期,就开始发展作坊式生产企业和零星型商业贸易。因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鸦片战争以后,南关一带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城内。到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打顺德府,南关既是府城的前卫,又是一座经济区,为保护这一区域,开始在南关建土寨墙。清同治二年(1863年),三府观察、前任顺德知府王榕吉带头捐银300两,当任知府李乾仪、邢台知县夏仁杰也捐款率众重修寨墙,于次年竣工。这就是顺德府的关城,也就是南关寨。

寨墙西北与古城西南角(现在新世纪广场西南角)相接,往南至现甜橙国际楼东南斜到农机公司东墙,顺东墙南至西羊市街北30米处往东至正羊市道,向南到南羊市道桥,沿现在围寨河北侧到现在的马市街大石桥东230米处,向北至牛市街与小东街交叉口,再向东拐,沿围寨河西侧北接现在古城角楼处。全长约七华里,外侧有完整的围寨河包围,水路与寨墙交叉处设有水眼,高二丈二尺,基宽三丈二尺,顶宽一丈二尺,设有6座带阁楼式的寨门(另外在西大街中间还有一道皋门)。这就是声名远播的顺德府好南关。

有人说过了二道皋永济桥就算到了荒野了。看来很多人不知道邢台是一城两寨。现在我就把自己知道的顺德府头道寨分享给大家。

顺德府南关寨外还有一座寨不是小事,但是把我所藏志书翻找一遍,很遗憾,没有找到书面记载。这座寨规模小于北边的关寨,按约定俗成以南为前的规矩,老邢台人称作“头道寨”。现在我就用三种说法证实它曾经的存在。

第一种是祖上说:我母亲祖上原住羊市街张家院,在西牛角种植一片菜园,出家西行南拐一里路就到菜园,很是方便。到同治四年寨墙建起,羊市皋门晚开早关颠覆了干农活早出晚归的劳作习惯。祖上人不得已去寨外的南马市街后租了一处房子,从家至菜园半里地,生产活动也很方便。

据说在建南关寨墙时,南马市街一带因属官道,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当年已有一部分人家居住,其中也有家藏万金的几户人家。修筑寨墙是政府组织地方捐资、摊派。当时组织者让马市街一带按贫富差别摊派钱粮,大寨墙将其地盘包裹寨内。但是几户大财主又觉得比别人多拿不公平,不愿出资。谈判达不成一致,在修建大寨墙时就将南马市街隔在了寨墙的外边。南关有了寨墙以后,天晚谢市闭门,天亮开门启市,一有匪患、强盗作乱,立即关闭寨门,倒也安全多了。

可是,在大寨以外的南马市街一带,大匪小盗连续不断。又过了两三年,河南捻军攻打顺德府,占领了很多地方,南马市街又受到严重的侵扰和掠夺。这带人们饱受折磨以后,大家重提修筑寨墙之事。经过大家协商,有几家大户重头集资,平民百姓根据自己能力出钱出物,合力修建寨墙。

全部准备好以后,起点自现在围寨河的顺德南路往东百米处(当地人俗称“水眼”),接大寨墙往南到原西牛角北路斜坡处往东,在现在马市街与南头村交界处有一座寨门,当地人称“头道皋”。过南寨门往东沿马莲沟西侧向北接到大寨墙(现在大石桥以东约200米小桥处),全长约2华里。寨墙外侧引进了北边寨河的水,北面借用先前建的大寨墙形成另一座大寨,也是南关大寨的外寨。

南马市街外围西高东低,东边的马莲沟地势低洼,根本无法挖土筑墙。建筑寨墙的工程连工带料包给了叫老虎(也可能姓胡的人)的永年人,他召集了富有土建经验的沙河、永年一带的民工施工。东面的寨墙不能就地取土,民工就从南寨门以南(南头村南街与南头村西南街之间)买洼地9亩,将土运到东边筑起了东围墙。取土处留下了一处深约两丈的大坑,雨季积水形成了一座天然游泳池。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头村居民逐年填土垫坑,后来终将大坑填平形成了新的住宅区。

关于修头道寨还派生出一个小故事。因建东寨墙费工费料致使预算超支,南皋门没能按设计施工,只是用砖垒了两个立垛,上面搭了几根横木就是简易皋门。尽管这样还是欠了老虎的施工尾款,两年后有两辆往洛阳拉药材的大车在永年被扣押了,镖头回来禀告寨主,诉求官府缉拿强盗,可是寨主很明智地说:“算了吧,欠人家的账该还了。”

南马市街也修建了寨墙,寨河影响了我母亲祖上的生产环境,逼迫他们又一次搬家,这才搬到西牛角筑房起居。

第二种是我说: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还残存有部分老寨墙。二道皋南有一家小饭店,我妈带我去买包子喝油茶就是从水眼那一段破寨墙抄近路过去的。有时候还同其他小伙伴爬上寨墙采摘枸杞子、小酸枣。寨墙和寨河经过东西走向时,在大水坑北头还有一座石头桥,在雨季将大坑多余的水引进头道寨河。

第三种是地图说:整理收藏资料时,不经意间发现了1943年日伪时期绘制的《邢台县城关全图》。虽说比例不准确,但能清楚地显示出在二道寨以南确实还有一座小寨,寨墙寨河俱全。

去年夏天我去广府水城旅游时,遇到一位耄耋老者,告知他我是邢台人,他说:“邢台就是以前的顺德府。顺德府老城是个好地方,也是个半边有水半边干的古城,还是城抱城、寨连寨,这样的形式天下少有。”顺德府南关的两座寨墙在邢台解放以后已失去了原有城防意义,到20世纪60年代已彻底灭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