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破釜沉舟

日期:12-10
字号:
版面:08 典故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破釜沉舟

【释义】

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引申为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相关成语

作壁上观

【释义】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以一当十

【释义】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今天,我们把“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和“以一当十”三个成语放在一起来写。

因为这三个成语都和发生在邢台的一场震撼古今的古战役有关,这场古战役就叫“巨鹿之战”。

这场战役不仅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转折点,更因项羽的英勇决断而留下了“破釜沉舟”这一千古佳话。

这场决定我国历史走向、轰轰烈烈的灭秦大战,就发生在邢台平乡县。我们有必要解释下现在的巨鹿县和平乡县的地理关系。现在的巨鹿县在秦朝时还不存在,当时秦朝确实设有巨鹿县,县治却在现在的平乡县城。从秦朝历经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平乡县城一直是巨鹿县治所。直到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北魏在巨鹿县城新设平乡县,原来的巨鹿县迁到现在的巨鹿县。

讲清了平乡与巨鹿的关系,咱们再来讲一讲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巨鹿之战。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暴秦统治的熊熊烈火。

随后,项梁、项羽在江东起兵,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帝,定都盱眙。同时,张耳、陈余也参加了起义,并在信都(今邢台市附近)定都,建立了赵国。然而,秦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北上攻击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此时,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粮草将尽,形势危急。赵将陈余虽领兵数万屯于巨鹿之北,但畏惧秦军声势,不敢出兵。其他援赵的齐、燕诸军也同样震慑于秦军的强大,皆筑垒固守,不敢出战。

在这危急关头,赵国向楚国求救。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然而,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在妄阳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进。项羽愤而杀宋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

项羽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为了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他命令士兵把船只沉没,把饭锅砸破,烧掉营舍,只带三天的干粮。这种“破釜沉舟”的举动,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他们知道此战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楚军在项羽身先士卒激励下士气高涨,作战十分勇猛,一举击破了秦军勇将苏角的军团,迫使章邯军溃退并撤走了对王离军后背的支援。此时项羽马不停蹄翻身再战王离、涉间之军团,九战九捷。当时一个楚军能杀十个秦军(《史记三家注·项羽本纪》记载:“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而项羽又亲自奋勇厮杀激励士卒,终使秦军大败。秦将苏角阵亡,王离被俘,涉间拒降自焚而死。而其他援赵的诸军则在营壁上观看,惊恐而不敢出战。(《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巨鹿之战最终全歼了秦军主力三十万人,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项羽的英勇决断和楚军的顽强斗志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亮点。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详细地描述和记载了这一巨大战役,使得“破釜沉舟”“作壁上观”“以一当十”这三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佳话。

巨鹿之战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大规模战争,是秦末民变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而这场古战役的主要发生地就是邢台。这场战役的结果是:

——秦军被彻底击溃,失去了对北方各诸侯国的控制。

——项羽成为反秦联盟的领袖,建立了西楚霸业,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局面形成。

——赵国得到了解救,赵王歇对项羽十分感激,成为了项羽的忠实盟友。

——齐国、燕国等其他诸侯国也受到了项羽的恩惠,纷纷归附于项羽,使得项羽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张。

——刘邦攻入关中,灭亡了秦朝,建立了汉朝的基础。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军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