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后蜀国里的邢台人

日期:12-09
字号:
版面:12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后蜀(公元934年~966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为邢州(邢台)人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权,定都成都,历二帝,存世32年。后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攻灭前蜀。不久,中原大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夺得帝位。时任西川节度副使的孟知祥训练军队,割据蜀地,平定叛乱,整顿吏治,成都始安。中原大乱结束之后,后唐明宗李嗣源授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以剑南、东川、西川之地,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又称孟蜀。同年七月病逝。史籍称,孟知祥抚民有方,驭卒有恩,待士有礼,为后蜀政权奠定了基础。卒葬和陵(今四川成都北),谥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

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后,三子孟昶即位。孟昶,初名孟仁赞,字保元。孟昶在位初期,颇能励精图治,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他则积极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兴修水利,注重农桑,使得后蜀国势强盛,疆土扩张到长安。

不仅如此,孟昶在文化方面也有显著贡献。他喜好文学和艺术,常与词人唱和,对花间派发展有贡献。他执政时,后蜀宰相毋昭裔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还出私财营学馆,以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十国文化首推南唐、西蜀。”

然而,孟昶在位后期,沉湎酒色,生活荒淫,导致朝政腐败,国势日衰。有史籍述,孟昶经常在蜀地大范围搜寻美女,以充实自己的后宫。其中,他最宠爱的慧妃即花蕊夫人,就是“三千”嫔妃之一。孟昶沉醉于慧妃的美色之中,终日缠绵悱恻,吟诗作赋,寻欢作乐,疏远朝政。孟昶为了取悦慧妃,还在城内外遍植木芙蓉,“使得成都四十里如锦绣”,这就是成都被称为芙蓉城的由来。

尽管慧妃多次进谏,提醒他要加强军事防备,但孟昶却置若罔闻。这种懈怠,终究为后蜀埋下了灭亡的隐患。此外,史籍上还说他的溺器,是由黄金铸造、七宝装成,十分华丽,价值连城。由此可见,孟昶奢靡生活程度之一斑。同时,也说明孟昶还是个十分会享受的人,花蕊夫人初时跟着这样的皇帝,且受着皇帝万千的宠爱,可谓是十分幸福了。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965年)一月,孟昶不战而降,成为亡国之君,被俘至汴京,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但孟昶到汴京仅七天就死了,享年四十六岁。

孟昶的母亲李氏,是个十分有气节的女人,儿子死她不哭不闹,只以酒洒地祝告说,“逆子不能为国而死,只是苟活以取羞辱。我所以不死,因为你还活着,现在你已死,我活下去也无意义了。”于是绝食而死。

孟昶的慧妃,一说姓徐一说姓费,号花蕊夫人,为五代时期的女文学家,容貌倾城,才华横溢。她不仅能歌善舞,还精通诗词。著有宫词一百首。后蜀亡后,也随夫来到汴京。其实,宋国军队攻陷成都后,赵匡胤并没有急于处理掉孟昶,这是因为,他早就听闻花蕊夫人有仙女之姿,且能诗善词,当属绝世佳丽,有意令人将孟昶和花蕊夫人一并押送进京,想亲眼看看花蕊夫人是否如传说中的一样。

花蕊夫人呢?亡国人,身如浮萍无所依靠,国君尚且苟活,岂有嫔妃殉国之礼?于是只好唯命是从,委身赵匡胤。有一天宴席之间,赵匡胤见到了传说中人比花娇的花蕊夫人。这一见,果然是千娇百媚,容貌倾城,宛如仙女降临人间,甚至还有香气弥漫,令人陶醉。这一见,让赵匡胤心神颠倒,他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于是急切地吩咐花蕊夫人为他吟诗作乐。花蕊夫人心知肚明,欣然从命,信口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花蕊夫人的声音充满了难以自拔的凄切,把对蜀国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都融入了诗中。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悲伤,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对蜀国的深情厚意,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眷恋。吟罢,花蕊夫人对赵匡胤说,这首《采桑子》是当日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写在驿站的墙壁上的。当时蜀主孟昶曾亲谱《万里朝天曲》,令她按拍而歌,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哪知却是万里崎岖,前往汴京,来见宋主,万里朝天的谶言,却是降宋的应验,岂不可叹?

赵匡胤听后有些不悦,他闷头又喝了几杯酒,说道:“这首过于悲凉,换一首。”花蕊夫人沉思片刻,面带哀戚地道出了那首流芳千古的佳句《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顷刻之间,诗人将她积蓄已久的哀怨与愤懑,如瀑布一般宣泄而下,但字里行间绝无轻佻、污秽之语。君王都在城上竖了降旗,一介女流、处在深宫哪里能知道呢?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呢?十四万人齐齐卸了盔甲,失了铮铮铁骨,怎堪男儿之名!诗中道出她对国破家亡的哀叹,对朝野上下无能的鞭挞,也流落出无可奈何的心碎和哀怨。

赵匡胤虽一世英武,然而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并非不知情感。在花蕊夫人的诗歌中,他感受到了她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痛苦,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于是,下令让花蕊夫人进宫伺候,常伴身侧,对其多加赏赐,宠爱非常,甚至违背规矩封其为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