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男,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祖籍河北邢台。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刑法博士点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2020年中国社科院权威评价机构评价在刑法学科全国知名学者中排名第14位。
天南海北邢台人
走出这片北方的土地已25年,故土仍时时牵扯着李晓明的心。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范骁
无心插柳 高考离故乡
1959年出生的李晓明祖籍信都区西北留村。回头望,年少时光和故乡,一切都在他脑海里清清楚楚,仿佛昨天。
当年,西北留村隶属于“沙河县”。幼年李晓明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家乡读书。从沙河中学毕业后,李晓明回到村里,不久朱庄水库开工修建,他作为民兵连的一员,有幸成为那个热火朝天工地上的一名建设者,也因此认识了时任沙河县公安局局长的彭进廷。
“是彭局长把我引领进了政法界,他是我的人生导师和恩人。”65岁的李晓明教授,在业界早已声名赫赫,但说起恩师,言语间仍满满的感恩。
彭进廷当时在朱庄水库沙河县民工团当政委,沙河县团西北留连因作风过硬,被命名为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钢铁连队”。1977年工程结束时,彭进廷把善写文章的李晓明带回了沙河公安局办公室工作。当年高考恢复,为报彭进廷知遇之恩,李晓明硬是憋着没参加高考,老老实实工作了两年。
他清楚记着,1979年一天的夜里,他正挑灯夜读,门响了,开门一看是彭进廷,问他为啥还不睡。他特别不好意思,说在复习,想参加高考。他怕彭局长生气,没想到,第二天他就被调整到一处合适下班复习的岗位。
高考结束后,报哪所学校?彭进廷拍板:“你不想当警察了吗?就报河北省公安学校!”
命运弄人,毕业时由于成绩突出,李晓明被留校任教。他当即不干了,非要回乡,他说:“彭局长还在沙河公安局等我呢,我不能让他失望。”领导没办法就“哄”他,学校实在缺老师,他只要踏踏实实干两年,就放他回沙河。
最终,李晓明也没能回到沙河县公安局,越好好干学校越是不放他,他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无止境 求索无坦途
在河北省公安学校,李晓明起点颇高,很快升任教导处副主任。也是从那时开始,看书、教课、研究课题,成为他生命中不变的重心,让他醉心其间,一生乐此不疲。
此后李晓明先后求学于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学府。本科、硕士、博士,学问越做越深,李晓明却认为,学无止境。
回顾半生,李晓明教授一直感恩命运,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为了更好地做研究,1993年他调入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任教。因科研业绩突出,李晓明同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四年后又破格晋升教授。1997年他被河北省委评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他是河北政法界首位获此殊荣的人。同年获评“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
同样由于科研业绩突出,北京、上海、江苏、福建、苏州等地高校纷纷抛来橄榄枝。几经权衡,李晓明最终于1999年落户苏州大学,此后扎根苏大25年。
在苏州大学法学院,李晓明最初教授侦查学,后来在他的努力下,苏大顺利申请成功诉讼法硕士点、刑法硕士点,他个人也荣获“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刑法学科带头人”“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奖”“苏州大学教学名师”。并荣获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法学家”和省委组织部“333工程培养对象”。
再然后,研究领域越来越细分,李晓明在刑法学中开始研究“行政刑法”,2005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李晓明教授的“行政刑法”研究享誉国内外,甚至成为他的学术标签。他还担任苏州市政协委员和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荣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
科研之路 愈走愈高远
李晓明的学术地位逐年升高。2020年,中国社科院对我国著名学者进行排名,在刑法类排名中,李晓明教授位列第14位。
从北方到南方,地域变了,但李晓明对科研的热爱从没变过。他对自己科研之路做过精准规划,比如到长三角后的第一个5年,他的重心立足教学科研、在长三角站稳脚跟;第二个5年出国深造、博采众家;第三个5年消化留学积淀,重回科研,再攀高峰……
实践证明,25年的坚守和拼搏他做到了,不仅理论造诣很深,而且实践百尺竿头。
他主持和承担十多项国家重大、重点和省部级的重大、重点项目。为了更好地“从实践到理论”,他甚至兼职做律师,以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国家课题和带好学生,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利用“实践+法制”发展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和教学实践。
2018年,我国公布首部“国家监察法”,而且纪检监察成为与法学并列的一级学科。由于李晓明教授对职务犯罪长期关注和积累,以及对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他出任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职务,全国多地纪委监委请他去讲课。他的《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一书,被中纪委推荐为“全党系统必读书目56本书”之一,不仅在法学界而且在社会上形成较大反响。
说起培养研究生,李晓明总是沉浸其中,总是有收不住的话题。他带过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300多位硕士研究生,都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全国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材。目前在校的还有5个博士和30多位硕士研究生没有毕业,他将保质保量地把他们带完才能安心退休。
乡美水甜 多多作贡献
一去经年,故乡一直在李晓明心里,家乡人也没忘了他。
在西北留村的乡亲们嘴里,李晓明是教授是专家,更是亲人。
面对记者,他们七嘴八舌:“前年村史馆落成时,晓明专门回来过”“每次回忆家乡总忘不了民兵连和朱庄水库的故事”“晓明上次回来,还记录了刘秀井的故事和刘伯温的传说”“晓明说,俺村变化特别大,空气好、环境好,日子舒坦”……
作为朱庄水库的建设者,李晓明一直关注着这座水库。今年上半年,他利用到石家庄讲课的间隙再回故乡,清风楼、府前街、达活泉公园,处处留下他的身影。
在波光潋滟的七里河边,听说百泉复涌也有朱庄水库的功劳,他特别欣慰。“处处都是泉,有水就有灵性,景色是真好!”他说。
李晓明现在还担任沙河市法学会名誉会长,他说,在招商引资方面,他一定多多留心,有合适的项目就会带回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