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银沙泉:复涌古泉焕新生

日期:12-04
字号:
版面:05 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看视频

“环邢皆泉”的邢台,名泉无数且各有特色。在百泉鸳水公园内的狗头泉畔,就有一处虽然不大,但其喷吐的白沙可擦银器不留痕,因此而得名“银沙泉”。它曾经一度枯竭,但随着我市水生态治理的推进,成功复涌。如今,那里风景如画,管护人员也为留住这眼泉下了大功夫。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郭红玉 通讯员 王宪臣 文/图

银光洒清泉

日前,天朗气清,记者走进百泉鸳水公园的狗头泉区域。附近的水面在微风中轻轻荡漾,送来阵阵清新。

从其北侧大门进入,西行不远处,高低不同的青石围起一处二十来平方米大小的泉坑。泉坑西边一条青石打造的水渠,将泉坑内不断外溢的清泉由高向低,引入西侧的狗头泉泉坑内。潺潺泉水顺着水渠叮咚作响,形成小小的叠瀑景观。泉坑南侧一棵青松下,立着一块青石,上面刻着“银沙泉”。

泉坑内还有一圈青石围着中央的石窦,泉水自石窦中汩汩外涌,映着水底的白沙、五彩石子推出层层涟漪。不断涌动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似覆了层层银片。透过航拍镜头俯瞰,整个银沙泉景观如一个古老的“泉”字,穿越时空而来,泉眼处的清泉源源不断。记者采访间,不断有游客前来,念着它的名字,看着熠熠生辉的水面追忆往昔。

收集银沙之乐

“古时,这个泉眼外冒的时候,会不断喷吐白色细沙。”百泉鸳水公园运营方邢台水发捷丰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宗威介绍,邢有百泉,分为百泉、珍珠泉、韩家泉、银沙泉、达活泉等15个泉群,银沙泉既指一个泉群,也指这个主泉眼。主泉眼正是因其“喷吐白沙,沙细可擦银器”而得名。

住在附近的70多岁老人宋升达,对泉水的感情很深,并热心于收集邢台的百泉故事。他向记者介绍,银沙泉喷吐出来的白色沙子银光闪闪,十分细腻,可擦洗银器且不留痕迹。正因为细沙是擦洗银器的好东西,很多银匠铺子花钱收购。在他的记忆里,老一辈人为了收集下面的银沙,常常在水下放置陶罐,任翻涌的白沙自行沉淀其中,待罐中沙满,便取出拿到邢台的“好南关”出售给银匠铺子。

“那时候银沙泉的泉坑很深、很大,可以扎猛子,很多人扎猛子下去收集细沙。”宋升达老人说,但细腻如粉的沙子并不好收集,每次下去只能捧上来少许。为此,小伙子们还会下去比赛,看谁一次性捧出来的白沙多。那时候的邢台人很多乐趣都是泉水给的,也因此他们那一代人很多都是游泳好手。

曾经的泉水成片

银沙泉并非只是一个泉眼,而是一个泉群,对于这些,东汪镇晋祠村的古稀老人张德祯印象十分深刻。

他告诉记者,当年附近泉眼成片,河渠遍地。一片一片的泉很多时候被百姓简单地分为上滩、下滩,很多就没有名字。

“两米来宽的土路,两侧都是芦苇地,上学路上随手编个筐子放到水里,放学就能收获一顿虾米大餐。”张德祯介绍,四周芦苇成片,鱼虾成群,水鸟繁多,水甘稻香,东汪镇这一带是名副其实的“鱼米小江南”,家家户户编席子,在邢台晋祠庙管委会编印的《邢台晋祠庙》一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苇编的工艺及传统专用工具。

“那边景观池里的水有结冰的地方了,但这里的水不会结冰,因为它是冷水泉,四季温度都在十七八摄氏度,摸起来冬暖夏凉。”前来散步的一名武家庄村老人,是守着泉水长大的,对这里泉水的了解可堪比专业人士。东汪镇工作人员王晶也告诉记者,东汪镇一带的泉成因一致,均为岩溶地下水,属于冷水泉,四季恒温,水质清洌,造福了当地世代百姓。

古泉焕发新生机

邢台是因泉而生的城市,泉哺育了世代邢台人,但很多泉眼曾经一度干涸。幸运的是,经过优化用水结构、实施节水工程、进行生态补水等系列水生态综合治理措施,2021年邢台成功将这里的泉唤醒,众多泉眼开始稳定复涌。

狗头泉复涌了、百泉复涌了、银沙泉复涌了……如今,本市进入“百泉复涌”历史新阶段,并通过建立水生态长效保护机制,加强对百泉泉域包括银沙泉的保护和管理,银沙泉和狗头泉等古老的泉眼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百泉鸳水公园以狗头泉水域为重点进行建设,银沙泉作为其中的重要景点,与其他景观相互映衬,为游客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站在银沙泉边,看汩汩而出的清泉溢满池内,澄澈如镜,与一旁水面辽阔的狗头泉相映成趣,记者和宋升达老人的感触一致:它为邢台人留下了一份乡愁,为人们了解邢台的泉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同时,百泉鸳水公园按照“泉、景、人互动融合”的理念,收集整理与泉相关的历史典故,培养了一批讲解员。陈宗威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之一,他希望能知晓更多关于银沙泉的故事,也希望通过讲解,让人们在游玩赏景的同时,感受到邢台泉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