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邢白瓷奢华之美(下)

日期:11-28
字号:
版面:12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邢窑是唐、五代著名的白瓷窑场,主要遗址分布在今邢台内丘、临城等地。太行山东麓独特的石头和黏土烧制出的邢白瓷,胎釉一体,“白如雪,薄如纸,声如馨”,有类银似雪、“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等美誉。邢窑是中国白瓷发祥地,系中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创烧于北朝晚期,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末五代时期衰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唐代邢窑白瓷远销海内外,成为当时中国和世界陶瓷最高水平的典范。

邢白瓷博物馆镇馆之宝

邢白瓷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博物馆,馆内陈列展品500余件,藏有国家一级文物黄釉印花鸳鸯系扁壶、白釉翰林罐,国家二级文物唐代白釉黑彩鹅形三足炉以及老人头埙、三彩鍑、望天吼镇墓兽等珍贵文物。

一起来欣赏邢白瓷博物馆的几件镇馆之宝。

隋代黄釉印花鸳鸯系扁壶。国家一级文物,高21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4厘米,1985年内丘县城窑址出土。扁壶肩部一对鸳鸯首系,饰鸳鸯鸟羽冠纹,系上有小孔,不仅象征鸳鸯的眼睛,还可穿绳提携。扁壶腹部两侧印花装饰,外饰一圈心形联珠纹;内布满灵芝纹和葡萄纹。壶正面中间一对西域男女在舞蹈,男的边舞边吹管乐,女的跳大唐流行胡旋舞。丝绸之路,引来了大量西域胡人,也带来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西域物产和贵重金属器皿,邢窑工匠便将外来文明,用象征君权的高贵色相的黄釉,烧制出这一陈设或储存的珍贵器物。每次去邢窑博物馆,我都要在它面前驻足不前。

唐代白釉黑彩鹅形三足炉温酒器。国家二级文物,高17厘米,口径14.5厘米,1990年内丘县四里铺出土。三足炉结构中间为一圆形器,一端弯曲上昂的鹅头为柄,鹅顶、鹅嘴及眼睛用黑釉点缀,另一端口六瓣形鹅尾作为流,底部扁足高矗,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是邢窑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吸引无数人驻足的可爱宝贝。

隋代狮首白釉杯珍宝。它残高9厘米,横残长9厘米,壁厚0.4厘米,内丘西关北窑址出土。白釉狮形杯体,狮子环目张口,垂耳后翻,长须垂胸,前爪外伸。颈部鬃毛及前肢卷毛、长须、眼珠及前爪分别点缀着墨绿和褐彩。尽管残缺,但弥足珍贵,是邢窑遗址的重要发现,研究价值极高。

薪火相续,千年邢窑重焕光彩

内丘邢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证实了内丘为邢窑文化的发源地,当之无愧的大唐瓷都。为了恢复遗失的、天下最白的邢窑白瓷,当代内丘人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4年,位于内丘县工业园区、占地50亩的河北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成立,耿氏父子耿增群、耿辉敏是其中的主力军。2014年7月,该公司弘传新窑白瓷研发中心成立。技术负责人耿辉敏,一位听障人士,尽管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对邢瓷的爱,却凭着坚毅和执着,成功烧制出仿古邢白瓷,让千年邢窑重新焕发出光彩。在耿辉敏的努力下,“牛气冲天”“吉祥如意”“梅瓶”“婴儿枕”“高乐高”等120多个品种系列新产品应运而生。这些产品经有关专家鉴定,其胎质达到了唐白瓷的胎质标准,并因此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上天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耿辉敏也不例外,他从小因生病失去了听力,也许就是为了全身心专注于邢瓷的复活。邢白瓷烧造技术远隔千年,早已失传,无史料记载,一切只能从零开始。这位80后,自2014年建厂以来,一直作为技术骨干,多方收集大量古邢白瓷碎片,醉心研制开发邢窑陶瓷原料、配方及烧制工艺。内丘县大孟镇西庞,内丘镇东庞、永固、新城,五郭乡北岭、南岭、西邵明、东瓷窑沟等十几个村庄留下了他寻找优质制瓷原料的足迹,众小煤矿的开采记录和地质资料及井上井下开采对照图,曾经被他翻看无数遍。走访陶瓷专家、民间艺人,多方拜师求学,多次到中国建材集团咸阳陶瓷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艺实训与鉴赏高级研修班、保定曲阳定瓷基地进修学习。通过对陶瓷原料化验、比对、筛选,确定邢白瓷制作材料。再将采集到的各种原材料进行长时期复杂配比试验,最终确定了几个较为成熟稳定的邢白瓷配方。从选材、碾碎、配料、制浆炼泥、再到动手拉坯,从器型设计到雕刻、素烧、封釉以及最后的烧炉,耿辉敏全程参与,严格把关。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每次都鼓起勇气总结教训,从头再来。2015年7月成功烧制出第一窑。2016年5月,经中国建材集团咸阳陶瓷研究院专家鉴定,耿辉敏等人研制的仿古邢窑白瓷产品,胎质与古代邢窑白瓷瓷片多种化验指标高度一致,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意味着在恢复邢窑白瓷烧制技艺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千年古瓷开始重新展现它的魅力!耿辉敏因此获得河北省民间美术工艺大师称号。在第23届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上,他制作的邢白瓷作品“五谷丰登对瓶”“富贵竹”“聚福瓶”分别荣获两项银奖和一项铜奖。

“五谷丰登对瓶”“富贵竹”“聚福瓶”三款获奖作品使用与唐邢白瓷理化成分一致的内丘本土石英、长石、瓷土等原料,由传统手工邢瓷72道工序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器型承袭了“翰林”“大盈”神韵以及唐邢白瓷的圆润饱满、细薄轻盈、庄重大方、雄浑豪放等风格,又独具匠心,大胆创新,赋予当代审美内涵,融合了新时代风尚。银奖作品“五谷丰登对瓶”高38厘米,腹径60厘米,底径11厘米,口径8厘米,圆润修长,流畅大气。银奖“富贵竹”高41厘米,腹径84厘米,底径14厘米,口径9.5厘米,饱满丰硕,竹节灵秀。铜奖“聚福瓶”高35厘米,腹径60厘米,底径10厘米,口径7厘米,釉色淳厚,器形如囤似缸,寓意聚财纳福。耿辉敏的作品在造型上由罐变瓶,拉长延伸,不仅表现出圆润之美,更彰显亭亭玉立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灵动和张力。获奖作品胎体上麦穗、花瓣、竹节等图案,飘逸俊美,象征生活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邢瓷的赞美之词,它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曲千年妙音,素心本色,不腐不朽。而痴爱邢白瓷的耿辉敏,他那来自无声世界的宁静和执着,和白瓷一样,静默而出彩。

光和圆的无限性,是生命和宇宙的永恒存在。邢白瓷的自然白光,契合了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白光折射后出现光谱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实际是七彩有色万象。正如在邢白瓷基础上而后的釉色多元化陶瓷史,也正如人们的生活,看似单调的重复,却是纷繁而五彩缤纷。

如银类雪的邢瓷光芒,是一袭奢华之美,历经千年,如今穿越时空,依然光耀无比。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内丘历史文化精粹》李五魁贾城会主编;檀彦坤文著及藏品;中国邢窑博物馆;河北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