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孩子上初中后,感觉跟他沟通越来越难,要么就是不搭理我,要么就是跟我吵架,还很不听话。我真的很生气,挺伤心的,还很无助。我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以前,跟孩子相处挺好的,现在真是跟他说话都是提心吊胆的,有时候不知道哪句话说不对,就是一场争吵,难道这就是青春期叛逆吗?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到底要怎么做?
清河县第五中学心理老师郭丙超为家长解惑:在听完这位家长的一大通“告状”后,我给了她一个建议:拿个笔记本,每天记录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能记住多少就写多少。一周之后,我们一起翻看了她的笔记。每天她与儿子的日常对话大致是这样的,“赶快去上学,别迟到了”“嗯”“在学校听话,别惹事儿”“嗯”“作业写完了吗”“嗯”“妈,给我50块钱,我和同学去打球”“都是和谁一起去,去哪里,什么时间回来”……
我让这位妈妈认真看这些笔记,说一说感受。她说,感觉一直在命令孩子,但是孩子确实有很多问题,不管不行。我问她,这样管的结果是什么,她无语。我问她为什么整个聊天记录中,儿子只有一次喊了她妈妈,她说“那是因为要钱”。我说,那是因为只有那时候他才觉得你是他的妈妈,或者说对于孩子来说,只有那时候你才是以妈妈的角色存在。所以,我们现在要思考的就是怎么做好妈妈的角色。
有位心理专家打过一个很妙的比方: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就像坐在副驾驶上的人,而孩子就是一个新手司机。他对自己驾驶车辆满怀期待,也非常紧张。我们要做个合格的副驾驶,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历险。当司机遇到情况心里没底,惊慌失措地望向我们时,我们安稳地坐在那里,适时地提出建议,尊重司机的选择,让他因为我们而踏实前行。
所谓青春期的叛逆只不过是自主权的争夺。对他们来说,千言万语不如懂我。我给了这位妈妈两个建议:第一,继续做好亲子对话笔记。每天看一下记录,哪些话说得好,就打个笑脸;哪些话说得欠妥,就做个记号。在笔记下方写下明天要做的三件事或要说的三句话,然后做到。第二,坚持写夸夸贴。每天去发现孩子做得好的一件事,写到便利贴上。内容包
括孩子做了什么、这体现了孩子的什么优点、这给了妈妈什么样的感受等,然后贴到家里某个地方。也不用特意告诉孩子,他自己看到或看不到都没关系,坚持写。
又过了一周,这位妈妈来找我第一句话就是:“郭老师,我要感谢你!”现在,她接儿子下晚自习,在路上,儿子开始和她聊班里的事情了;在家里,也主动和她说话了。
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这位妈妈不再总是指责和命令,而是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权,看到了孩子身上本来就存在的优点。而妈妈的看到又让孩子更加确信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聪明的父母们,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