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邢台是为梦想"插上翅膀"的地方

日期:11-25
字号:
版面:05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要力石1984年在邢台日报政文科编稿子。

1983年10月要力石在邢台发电厂采访。

离开工作过的邢钢机务段20年后,要力石和家人在当年的295号机车前留影。

1987年夏,要力石离别邢台时和报社同事合影留念。

邢台人要力石,1956年12月出生。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新华出版社总编辑、新华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副总裁,新中国成立60年“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荣誉获得者。

回想起曾经生活成长和学习工作的经历,要力石认为邢台是为他的梦想“插上翅膀”的地方,语气中不乏怀念和感恩。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哲

要力石幼时就读于邢师附小,在邢台一中度过中学时代。他语文成绩好,老师经常在墙上展示他的作文。高中毕业,他和几名发小到张宽公社李村插队劳动,种地、锄草、浇水、赶车、翻山药秧等农活都干过。第二年,要力石当了队里的饲养员,特意选后半夜值班,前半夜看浩然小说、写日记,看父亲用过的大学语文进修教材。

在李村两年半后,要力石返城,在邢台钢铁厂运输部机务段上班。“确切地说,是在建设牌蒸汽机车295号当司炉工。”要力石还是总厂广播站通讯员,走进工厂大门时,有时会听到喇叭里播诵自己写的消息、诗歌,他都很开心。

要力石上班时挥汗如雨地干活,天天“一身油包”、每顿“3个馒头”,一旦倒班休息,他就抓紧时间复习准备高考。复习期间,他还被抽调到总厂宣传部和邢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帮忙,《邢台日报》《河北日报》常有他写的消息、通讯发表。

一天,要力石正在给火车上煤上水,机务段来取水样的女化验员说,段里有他一封信。他打开信,看到是河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跑着给两位司机报喜。

“高中时路过邢台日报社办公楼,我都极为羡慕里面的人。想不到10年后如愿以偿,自己成为这座楼里的职业记者!”1982年3月,要力石大学毕业,到邢台日报政文科报到,正式开始记者生涯。

现在,要力石仍然觉得“那5年是我一生中最忙碌又快乐的时期”。他每周会编排一个百泉副刊版,其他时间就忙着采写人物通讯。他采写的27军18岁小战士齐永华救火牺牲的通讯《金色的年华》,成为军部新兵入伍教材。长篇通讯《当一任支书想几代人事业》在《河北日报》发表。

“鸟儿在飞翔时,才会感觉海阔天空!”有一天在沙河栾卸村采访时,要力石偶然听到中央广播电台播发的中国新闻学院招生的消息,这让他又振翅欲飞了。1987年秋,他依依不舍地告别邢台日报政文科同事,到了北京新华社,眼前是一片新天地。

要力石先后在新华社4个部门学习工作。曾任新华社社长的中国著名记者穆青对他印象颇深。他也曾在另一位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领导下工作过5年。郭超人曾经以为要力石也像其他的调研室同事一样抽烟,还赠送过他一只黑铜打火机。

在瞭望周刊政治组时,要力石分工负责采访人事部、公安部、中组部、团中央和全国两会,采访过希望工程首次新闻发布会。在新华出版社期间,他出版过图书策划学专著,策划过包括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内的《新华国际政治精品文库》《金蔷薇散文》等几十种丛书。要力石主持策划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获国家级奖励并摆上2018年11月北京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展览展台。这本书,从内容主题、封面装帧到宣传发行,他都倾注了许多心血,也被他视作“告别职业生涯的一份纪念”。

回想起来,要力石对自己生活成长的家乡邢台、对给予过他帮助的人都充满感激。“邢台有3500多年建城史,号称‘五朝古都、十朝雄郡’。”谈到对家乡未来的期待时要力石说,“期盼邢台在现代化进程中打造好‘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保护、保持好古都风貌,还原和发挥好古风古韵的特色,进一步增强家乡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