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壁
乔羽说,邢台是第二故乡,好山好水,连抽的烟叶都甜丝丝的。邢台人说,乔羽是咱这块土地走出去的艺术家,词好曲好,每首歌听了心里都热乎乎的。乔羽和我不是同学,但是是同校,1955年我在邢台高中上了三年,而这座校园七年前是北方大学,乔羽上了三年,无形中有了特殊的感情。
……
人到北京,心还留在邢台,朝思暮想,乔羽申请深入生活被批准,首选目标是邢台地区沙河县(今沙河市)渡口村。1946年8月,他在这里参与了迎接和安置昆明惨案被害的闻一多家属,一眼看中了渡口的青山绿水。1951年春天,他背着行李回来了,住在村西头支部书记刘青云家里,石头院小南屋,靠东的土炕,晚上点煤油灯,邻居嫂子大娘都来“借光”,纳鞋底做针线活。他听见鸡叫就起床,一天三出工,干活不惜力,不懂就问,很快就成为一个戴眼镜的农民。
不忙的时候,乔羽爱来河边看风景。夏秋两季,河宽一二百米,清澈见底。这条河俗称沙河,《水经注》上称湡水,下游是澧河,先注入子牙河。
沙河水脉脉含情,把乔羽的目光带向远方,带向鲁西老家,那里也有一条河。他家住在顺河街,距李白居住23年的太白楼一二百米,“我家就在岸上住”是他与生俱来的诗句。电影《上甘岭》出来后,沙河人骄傲地说,这首歌是乔羽在渡口写的,沙河就是那“一条大河”。
1953年末,乔羽要回北京上班,乡亲们说舍不得,又催他回去,“小子过了二十五(岁),裤子破了没人补”,到了成家的时候了,乔羽回到北京,不光结了婚,还生了一个又一个“娃娃”——《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影片一出,县电影队先来渡口放映,人人学唱,乔羽的歌就是沙河县(今沙河市)县歌。
赏析
乔羽,人称“乔老爷”,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剧作家。他的代表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等脍炙人口,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本篇文章节选自从我们邢台走出去的当代著名作家——尧山壁的散文《乔羽和邢台》,记录的是乔羽在邢台工作生活时的故事。选文语言凝练、平实、亲切,让我们看到一个勤劳、随和,对乡亲们一片挚爱,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乔羽。(纪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