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守敬故里散芬芳

日期:11-21
字号:
版面:12 听泉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喜欢郭村。

郭村,位于邢台市皇寺镇,距市区15公里的丘陵和平原交汇处,和周围的村庄相比,似乎没什么两样:街路宽阔,房屋整齐,汽车停靠门前,月季摇曳屋后,铁网囤里晒着玉米,小巷深处堆着花生秧。唯一不同的,郭村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仪器仪表制造专家——郭守敬的故乡。

一进牌坊,就看到郭村明丽的一面。鸳水河缓缓东流,河道宽窄变换,波粼茫茫。垂柳依依,观星桥如秋月一样。桥北郭村小学,是常乐寺原址所在地。数块石碑,颇有几分古意。校东是郭守敬知识长廊,隔道相望,是一尊“神童望天”的雕像。雕像之南,有一碑亭,碑上刻有“郭守敬故里”五个大字。

一条主路通向郭村腹地。当年,郭守敬沿着这条路,走向百里之遥的邢西紫金山,拜刘秉忠为师,和张文谦、张易、王恂一道求学,成就“紫金山五杰”的美誉。郭村深处,那些古河、古寺、古碑、古槐、古桥、故居等,带着历史烟尘,最能打动人心。

大齐天统常乐寺石碑,上面有郭姓的人名出现,证明郭村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得意桥,清代咸丰六年由吴姓兄弟所建。郭家桥,相传郭荣所建,部分桥身建筑石料及图案雕刻系元代古迹。当年,郭守敬目睹鸳水河泛滥,也许由此下定治水决心。日后,向忽必烈面陈治水六事,西夏治水,黄河探源,再造塞北江南;大都治水,妙织北京水网,以闸坝调节河水流量,实行节水行舟;主持开挖通惠河,精心规划改造京杭大运河路线等,水利方面成绩斐然。

东西大街上,三棵元代古槐,昭示着郭村居民的非凡历史,相传是郭守敬爷爷郭荣亲手所栽。西边一棵古槐,树皮如蟒,主干只三四米高,极其壮伟,两人无法合抱,遒枝掩径,树干中空,靠树皮支撑不屈的生命。中间一棵略细,仍然郁郁葱葱。最东一棵就在郭守敬故居门前,树身扭曲如龙,斜靠在房屋上,紧密相依。

郭守敬故居坐北朝南,小小一座民房,泥坯裸露,一片土黄。大门乌黑,没有任何雕饰。门右前伸一半圆形棚屋,不知是何用途。门前铺几块青石,如玉般光滑。门侧卧一石碑,凹陷断裂看不清字迹。院子南北窄长,砖缝数丛杂草。青石灰砖,黑门方窗,屋内椽梁檩皆为木质。少年郭守敬就是在这一方庭院,自己动手制作观天仪——竹浑仪,根据古图制成莲花漏,不怕失败,反复实践的吧?

遇到一位村干部模样的人,和我们热情攀谈。说起郭村和郭姓,语气中满是自豪。他说,郭村原来叫凤凰村,大街两侧民居参差错落,犹如凤凰展翅。“我们郭家……”正说着,接到镇里一个电话,就挥手忙去了。

的确,郭守敬是郭村的骄傲,也是所有邢襄人的仰望。他在世界测量史上首次运用了海拔概念;与许衡、王恂奉命修订新历法,编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改制发明的简仪,是世界上最早支撑的大赤道仪;创制的窥几,首次实现了无影测量;1279年,在全国设置27个观测站,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四海测验;他还是数学奇才,勾股算术测天球,滚动轴承创始人;大明殿灯漏,是郭守敬创制的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机械自鸣钟,比西洋钟早400多年……

鸳水河畔,围栏曲折;秋风起处,仍有鲜花盛开。历经七百多年风云激荡,古老郭村又焕发生机。一些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铺地砖、栽花木、盖楼房,展示了郭村发展旅游的决心。通过一街(仿古街)、一河(鸳水河景观带)、一居(故居提升扩建)、一广场(守敬文化广场)、一客栈(郭守敬民宿群),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形成一个特色研学村庄。

怀着敬仰之心,我慢走细看,不随意践踏一朵花,不赶走一只采蜜的野蜂,甚至为此绕道而行。见识了郭村今天的保护传承和更新活力,相信它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