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文/图
56岁的王身铭半辈子最得意的事,就是背着画夹,在写生的路上,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不过华庄泉的美景,昨天却是第一次进入王身铭的画纸。
王身铭是邢台市山水画研究会的会长,在《邢州报》推出的“二十四节气里的太行泉城”系列活动中,他带着他的团队,首先亮相,在“立冬”节气,笔绘华庄泉。
历史上,邢台便有“环邢皆泉”的描述。古籍中曾记载过百泉、狗头泉、达活泉等名泉。位于七里河北岸开元桥东侧的华庄泉,便属于百泉泉群,于2023年复涌,至今喷涌不息。
11月10日是本报“二十四节气里的太行泉城”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的日子,邢台市山水画研究会当日联手邢台学院美术系和鸿一美术培训学校,一起相聚华庄泉,开展“立冬”节气写生。
提及百泉,邢台没人不知道,但说起华庄泉,可能知道的并不多。
第一次写生华庄泉,难免一路打听。只要提及华庄泉,沿途村民无不兴奋,“复涌两年多了”“风景可好看呢”,热情指引着方向。
寻寻觅觅中,华庄泉终于呈现在众人眼前。
冬日的清晨,薄雾未散,华庄泉半掩容颜。未到近前,便听到隆隆水声,没错,那是从三处龙首石雕口中疾喷而出的泉水落入池中发出的声音。
水量之大,水质之清,超出想象。
被眼前美景吸引的,还有前来写生的众人,大家迫不及待铺开了画纸。
绿茵旁、角亭下、台阶上,都留下了忙碌写生的身影。一处处美景渐渐被呈现在画纸上,而专注笔墨的他们,也融入其中,成了美景的一部分。
雾散去,阳光渐渐明朗,泉畔热闹起来,人声、水声交织在一起,不时有惊叹传来:“快来看,咱们的泉到了画上更好看了。”
一时间,众多写生者的静与游人赏泉、观景、品水的动,组成了一幅更美的画卷。
“泉城人喝泉水啦!”一位游客的高声吆喝,引来众多游人的附和,瞬间搅动起现场气氛。有人顿足为没带容器遗憾,有人俯下身,急不可待掬起一捧泉水先尝为快。
此情此景,引得写生的学生们也放下画笔,纷纷加入品泉的行列。“泉水竟然不凉,甜丝丝的。”“跟矿泉水口感差不多。”“这次写生真是不虚此行。”
近年来,邢台一体化推进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统筹和水环境治理,坚持节、管、调并举,引、蓄、补发力,地下水位实现持续回升,多个泉眼稳定复涌。
每每提及村里华庄泉的复涌,东汪镇华庄村党支部书记华东海眉眼间都是自豪。这次,他在向众人讲解泉水故事时,更是热情邀请画家、大学生们多来华庄村,将这里的美景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