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金海
近日浏览文苑社区村史馆的“退役军人荣誉墙”时,发现上面有我小姑父的照片,我忍不住骄傲地告诉同行人员:这位英俊潇洒的退役军人是我的小姑父,并把荣誉墙和我小姑父的照片拍摄下来,发到了微信亲戚群里,赢得了亲戚们的一致赞誉。
社区的“退役军人荣誉墙”上共展示了36位退役军人,其中32位有照片,有简介。有四位老英雄没有照片,其中三位排在最前面的老英雄,只标明了他们什么时候入伍、什么时候退伍,以及兵种等。
荣誉墙上展示的小姑父这张戎装单人照我以前见过。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小姑姑和小姑父谈对象时小姑父给我小姑姑的。小姑父是侦察兵,服役的地方冬天比较冷,部队配发的棉军帽、棉皮鞋都是加绒的,非常暖和。那年,我小姑父还给了我一顶棉军帽,我戴了好几个冬天,引来了同学们无数羡慕的眼光和赞叹声。
在部队服役四年,我小姑父转业到某企业工作。工作起来还像一名战士一样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虽然单位离家比较远,但是一次也没有迟到早退,也没有因为家中的困难耽误了工作。几十年中,虽然换了数个岗位,但是一直兢兢业业,用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和无比突出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工友们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无数个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的小姑父还是象棋高手。高超的棋艺和工作一样都获得了大家的交口赞叹。他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献给了棋盘和棋子。小区附近路边的棋摊儿、达活泉公园里的棋摊儿,都能见到我小姑父的身影。单位里、社区里,每年举办的职工和居民娱乐活动,象棋比赛的冠军永远都是我小姑父。我小姑父还因此获得了单位和社区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以及纪念品和一定数额的奖金。
我的小姑父还特别能吃苦。退休后闲不住,和我小姑姑一起,在一个长期停工的工地开荒,也把亲戚的几亩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种植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以及黄瓜、茄子、萝卜等蔬菜,不惧蚊叮虫咬,不怕风吹日晒,耕地、播种、浇水、施肥,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不菲的收获。他还将种植的花生、红薯等分享给我一些,花生、红薯个又大、又香甜,得到了我爱人的啧啧称赞。
我的小姑父还是个热心人。乡亲们、亲戚们和工友们谁家盖房子、打房顶、搬家等等,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我小姑父准是第一个到场,干这干那,不用催促。前几年我家盖房子时,我小姑父到那儿一看就说需要搭建个临时厕所,说完就动手干起来,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尤其是社区有事急需人手时,我小姑父经常第一个报名参加,不计报酬,和其他人员一起为社区建设做贡献,每次都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我小姑父还有一定的亲和力。每到一处,总是能和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聊到一处、打成一片,这和他充实的生活常识储备、真诚待人的态度、拥有开阔的心胸以及干活时身先士卒的做法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懂得如何打破僵局,如何引导话题,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感受。是的,话语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贴心暖心,在于恰巧说到了别人的心坎里;形象不在于高大上,而是能做到事事带头,先人后己。
我的小姑父这么优秀,一方面得力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得力于家族的传承。小姑父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了刘邓大军,曾经千里挺进大别山;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曾经在我小姑父家见到过老英雄的许多奖章和纪念章。
“青春献给家和国,壮志豪情放彩霞。”每次谈起国家大事,我小姑父总是那句铿锵誓言:“若有战,召必回!”老兵的坚守与奉献,点亮了我们的心灵之光,他们坚定的信念与奉献精神,熠熠生辉永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