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家乡那个“濠”的变迁

日期:11-07
字号:
版面:06 邢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的“濠”

李维荣

我的家乡广宗县洗马村后街东头路南的那个“濠”,原有一亩半大小,深六七米还多。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雨水相当丰沛,濠中常年都蓄满了雨水。濠岸周围绿柳环绕,柳树枝头喜鹊高唱,夏天蝉鸣不绝于耳,水中各色鱼儿游来游去,燕子在水面低飞,蜻蜓频频点水,青蛙岸边鼓腮鸣叫,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景象。酷暑的夏季,是村民们游泳、纳凉、垂钓、祛暑的好去处。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降雨量逐年减少,濠中的水也随着逐年减少,甚至有的年份干涸见底,之前生气勃勃的自然景象大不如前。那时,由于村中疏于管理,秋后大量红薯收下来时,有些村民在制作粉条的过程中,将废水排入干涸的濠中,太阳一晒废水发酵,气味难闻,引来不少苍蝇、蚊虫,令人难以接近。

进入21世纪,降雨量年复一年大量减少,濠中无水已是常态。那时此濠除了被排入废水之外,又成为某些人乱丢废物的垃圾场。

最近几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深入人心,村民早就有改变这个濠脏、乱、差的愿望,只是不知如何改变。新近有个村民谋划了个办法,申请上级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自己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改造。这个想法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国家出资4万元,他个人投入了2万元,由他个人承包,将原来煮饭锅形的濠,深挖成正方的巨大水池,将池底和四壁用水泥抹面,还在旁边打了一眼机井,抽水将水池注满,并向池内撒入了鱼苗养鱼。由于池水较深,为防止有人(特别是儿童)溺水,还特意装上铁栅栏,挂上十分醒目的警示牌。使原来多年来又脏、又乱、又臭的那个濠彻底改变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