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邢台"天桥"——小河子

日期:11-01
字号:
版面:10 邢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繁华的好南关

耍猴 本版钢笔画:韩秀强

剃头匠

酸枣仁摊贩

南关卖艺人

很早很早以前,邢台有个叫小河子的地方,那热闹与繁华程度,绝对不亚于北京天桥。不过,现在提起小河子,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了。

顾名思义,小河子是条河,但它又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河。老邢台人在一块聊天,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小河子,津津乐道地谈论小河子曾经的繁华,以至于有人把小河子称之为小河子文化——邢台古城民俗文化的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这块叫作小河子的地方早已面目皆非,曾经的民宅和商用建筑早已灰飞烟灭,只有那些古老街巷的名字、名播四海的门楣匾额,以及发生在这里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依然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小河子无名胜有名。据一些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就知道古城南门外有条河,有河没有名,人们习惯叫它小河子。这不,习惯成自然,小河子竟然堂而皇之地成了它永世不谢的芳名。据说,它的上游是小黄河,以及小黄河的若干分支。在20世纪初修建京汉铁路时,原来自西向东流经城区的小黄河被拦腰截断,上游的水改道,分别在城北的南小汪和城南南瓦窑村钻涵洞、穿桥梁,绕过主城区向东流去。这样,居于南门外的小河子,逐渐失水干涸。久而久之,小河子就成了徒有其名的旱河。小河子虽说枯竭了,但它毕竟曾经从这里流淌,依然留下了一些可以寻觅的痕迹,比如说,小河子西边黑家饺子馆处的高台中间部位,人民影剧院对面龙王庙处的石阶高台;东边,居有许多人家的刘家台等,都曾是小河子的河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在这里走动的人们,还可以依稀窥见埋在地下的石拱桥基石。

邢台自古就有“好南关”之说,一个“好”字,道出了南关的繁荣与昌盛。始自宋晚时期,邢台“好南关”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商贸中心,这里店铺如林,鳞次栉比,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其中八条大街的五大行,如皮毛行、麻行、烟行、颜料行、土布杂货行等,更是行销全国,享誉海内外。

有位西方哲学家曾经说,经济和文化是双胞胎。“好南关”的贸易兴隆,财源滚滚,必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位于“好南关”腹地的小河子,基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兴起和繁华,那就成了势所必然。

一些在南关八大街淘得第一桶金的大户,赚得盆满钵溢的商贾,几乎同时都看好小河子的发展契机,纷纷向这里投资,置产置地,修房盖屋,经营消闲娱乐业。于是乎,小河子迅速崛起,许多楼堂馆所拔地而起。其中,不乏奢华的饭庄、酒肆、戏院、澡堂、茶馆、说书场以及风月场所。那些来自天南海北到顺德府做生意的商人、达官贵人、党政军要员则成了经常出入这里的座上宾。其他,诸如地摊文化、乡间社火也纷至沓来。一时间,在小河子的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锣鼓声、鞭炮声、叫卖声、叫好声,声声入耳。其中,打圈卖艺的、说书唱戏的、测字算卦的、拔牙卖野药的、挑挑子剃头的、拉西洋景的,吊足了人们胃口,吸引大家驻足围观。一句话,所有闯荡江湖的全来了。一个集吃喝玩乐、游览、购物于一体的休闲场所应运而生。

这其中,南关八大街的富豪们贡献颇大,羊市水台的举人刘老善,联合南关八大街的首富,筹资修建了顺德府第一个大戏院(即后来的人民影剧院);刘家台的武俊山,投资修建了顺德府第一个说书楼(即后来的药材大楼);王义庭和周和芝,共同集资建成了邢台最早的义和澡堂(邢台解放后改名工人浴池);天津人修建了馨华酒楼、南宫人修建了六合居饭庄;靛市街的高家弟兄与长街的李老珍,合资修建了光真楼大酒店。

随着小河子日臻兴旺发达,古城的一些原有土著市民,也开始弃农经商,到小河子一带从事餐饮业和各色各样的服务业,或开设前店后厂,或租赁门店,站台售卖。很快,一些适合普罗大众口味的食品和风味小吃,便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其中如宜兴张烧鸡、正义号牛肉、黑家饺子成为古城的名牌制品。

古城邢台的庙会多如牛毛,其中最隆重的有五月十七骡马大会和十月十八火神庙会。再加上五天一个集,小河子常常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每逢重大集会,这里还要搭戏台,唱大戏助兴。临街的商家,也会搭起临时席棚,贱卖商品,招揽顾客。届时,各个餐馆店铺,都会不遗余力地为游客们献上传统小吃和美味佳肴。其中,最受人热捧的当属大井馒头和大锅菜。原来在小河子腹地有一口水井,井口大如车轮,井水甘甜清冽。取水时,只要用扁担勾住水桶,轻轻一提就上来了。几百年来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和商家,都饮用大井的水,大家都对它爱护有加。用大井水熬制的大锅菜,香甜可口、肥而不腻;用大井水和面蒸的杠子馒头,既可口又瓷实。吃馒头喝大锅菜,是来这里赶集过会的游客们首选餐饮。

数百年间,小河子在古城娱乐休闲的中心地位,始终都没有变化。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大致范围仍然是:北起马路街,南止西街背后,东到北大街,西止光家巷。占地大约有四五个足球场,呈东西长、南北稍窄的矩形状。它的中心区域,大致可以划为东、西、中三块。东边俗称老市场,从南边进来,可以通过黑影壁巷(肉市街)直达这里。北边,顺着刘家台西侧的小巷,也可到达。老市场周遭都是固定建筑,坐南朝北的是雅园澡堂和同义饭庄,坐北朝南的是药材大楼。据说,药材大楼前身为说书场。路东为广生堂,这里的膏药很出名。路西则是闻名遐迩的六合居饭庄。老市场的中心广场,多为杂耍艺人的天地。那时候打拳、卖艺、变戏法的,都是露天演出,称为“撂地”。艺人用石灰粉画一个圆圈,就算有了耍把式的平台。

小河子的中心地段,堪称寸土寸金。坐落着数十家餐饮、娱乐和消费的楼堂馆所,主要有和平剧院、人民剧院、馨华澡堂、义合澡堂、卫生饭庄、五百居饭庄,以及两个名声远播的清真饭店——光真楼和馨华酒楼。来这里消费很方便,出古城南大门,穿过马路街便是。

小河子的西边,多是说书唱戏的,兼有一些餐饮业,誉满天下的黑家饺子馆就在这里。到这里来也很方便,从南边来,走红影壁巷可达。北边,黑家饺子馆西侧的光家巷也通这里。老邢台人习惯称此处为新市场。市场北侧长年设有几处说书场,路南的则是临时搭建的群众戏院,来这里看戏听说书的人趋之若鹜。当年一些老艺人在这里成本大套地开讲《三侠五义》《七侠剑》《彭公案》《济公传》,说书匠老田、老鸹秋、瞎老明,把那些杀富济贫的江湖大侠,讲得是来无踪去无影,活灵活现,桌子拍得山响。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顶棚坍塌事故,砸死、砸伤多人,人民政府旋即将老旧的天棚拆除,代之而起的是崭新的百花商场,因其形似圆圈,打的是楼座的底,人们习惯叫它为转楼。从此,这块地儿开始成为市民主要购物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