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灵碑在国内十分罕见。不仅是研究扁鹊的史料碑,更是邢襄文化一座不朽的丰碑。碑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元初重臣王鹗奉旨撰文的真切灵感和元初谋士刘秉忠书法的情感抒发。
内丘县城西神头村有一座著名的扁鹊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最大的扁鹊祭祀地。庙区内有古碑40多通,唯有一通碑上修建了碑楼。这究竟是一通什么碑?
碑因庙而立。还得从古老的鹊王祠说起。据史料记载,鹊山祠祭扁鹊也,今称扁鹊庙。早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07年)即有鹊山祠。其建筑自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安国军节度使陈思让修庙起至蒙元初300年间,曾有5次大修。这通碑就是蒙元初期那次最高规格的重修碑,名“国朝重修神应王庙之碑”,民间称“透灵碑”。
该碑青石质,通高327厘米,碑高280厘米,宽94厘米,厚30厘米,龟趺坐高47厘米。弧形碑首雕刻六龙盘顶与碑身合为一体。矩形碑额篆书12字“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碑阳楷书碑文30行,共计1048字。碑阴为《重修本庙记》,可辨字数约120字,均为监修官及主持与修庙人官职等,为刘秉忠书丹。其中正文“国朝”代表国家和朝廷,“鹊山神应王”即扁鹊的封号,代表国家的修建工程。
碑文开篇以“神农氏尝百草”“《本草》之学兴焉”“轩辕氏与天师岐伯问答”“《内经》《素问》出世”为引言,道出“上医治国”的思想。借太史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简述扁鹊行医生涯,阐明治愈晋国大夫赵简子之疾及赐田内丘四万亩的事实,列举了历代修庙信息,褒奖了扁鹊的医德风范。不由得将人们的思绪引向遥远深邃的历史深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1206年依靠其剽悍的骑兵,创立了地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作为成吉思汗最小的孙子忽必烈,在其胞兄蒙哥为大汗时,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物,任邢州“绥抚”,曾派使者前去内丘鹊山祠致祭,祈求神灵保佑,使者回报殿颓破旧,忽必烈便萌发“崇起”修庙之意。
1254年,太医院提点颜天翼“乞致仕”,告老还乡,蒙哥恩准,“令主修其庙”,回邢州内丘老家负责鹊山祠修缮之事,将每年庙“香火之资,半以修庙,余令赡其家”,颜天翼遵旨,愿洒余热,改变旧貌,大修鹊山祠,不幸“志愿未遂,而遽尔云亡”。之后,其夫人张氏率长子伯禄“继志述事,克成厥终”,完成了鹊山祠大修工程。
1260年忽必烈继位不久,曾两次遣人谕祭鹊山神应王祠。时任嘉议大夫上都留守悬带虎符兼开平府路总管府尹颜伯祥(颜天翼次子)“乘奉御侧”,特向元世祖奏疏,愿为其父立碑。忽必烈念“厥庭二十余载”旧情,闻奏“制可”,遂下诏翰林学士王鹗撰写碑文,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刘秉忠书丹,中书省都事刘郁篆额题字。挑境内最佳青石,选尧山著名石匠魏琰刻石,因此,一通功德碑于1268年矗立在鹊山祠山门外西侧开阔处,还专门建造一座高大的砖雕碑楼,琉璃金刚浮雕栩栩如生,十分气派。屈指可数立碑跨越七个世纪,民间长期称作“透灵碑”,绝不是空穴来风。
千百年来,巍巍鹊山印记着医祖扁鹊行医采药的足迹;洋洋襄水流淌着祈福康养的颂歌;九龙石柏低吟着“起死回生”的诗篇;扁鹊墓前升腾着袅袅的青烟;扁鹊殿内回荡着祈福的呢喃,这些灵性每时每刻都会倾注在这通碑上。年年岁岁庙会,多少善男信女聚集碑前,充满了信念和希望,或虔诚膜拜,或用供品摩擦石碑,期盼家兴业旺,儿孙满堂,各个都是状元郎的美好愿望。
昔日的“透灵碑”险遭厄运。据神头村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庙区成立高小,1956年拆庙建初中,碑楼饱经沧桑依然挺立,但底座塌陷露出了变酥的青砖,1966年3月大地震的破坏,东南角坍塌更甚。此后又遭人为破坏,耸立了600年的碑楼被拆。碑楼拆毁,浑身布满尘土的“透灵碑”孤零零地现身。庙前襄河北岸缓坡上出现高高的烟囱,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旁边还堆了好多块被砸坏的石碑。透灵碑近在咫尺,村里老人放心不下,都悬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最终因技术问题没有烧出白灰来,就此而告终。
时隔28年的1994年,文物部门率先在透灵碑上建起了方形穹窿顶底座,还安上铁栅栏加以保护。2001年10月,根据走访上岁数的老农和对照留存的碑楼老照片,自行设计,一座巍峨挺拔的碑楼在方形的底座上建成,又像原来那样威风凛凛地挺立,护佑着文物瑰宝。
“透灵碑”撞击心灵,打开我的思绪窗口。一个地方性祭祀医者的庙宇既远离邢州府邸,又位居深山,却引起元朝皇帝降旨大修、降旨立碑还降旨纳入国家公祭和信仰,可见政治意义深远。是元代统治策略和民间信仰的成功结合。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邢州籍名臣刘秉忠、张文谦的真知灼见,邢州才得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实行汉法的第一块“试验田”。
碑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元初重臣王鹗奉旨撰文的真切灵感和元初谋士刘秉忠书法的情感抒发。医祖扁鹊纯真的博爱之心,赢得万民景仰;太医颜天翼举家修庙的执著,激发后人追思;刘秉忠以“藏春居士”自称,彰显低调谦逊。这通碑的撰文、书丹、篆额者皆为元初重臣,另外碑文叙述的秦越人、颜天翼皆为名医,这样的碑在国内十分罕见,非常珍贵。不仅是研究扁鹊的史料碑,更是邢襄文化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