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宁市邕宁区清泉中学卫生站 韦柳清
创伤出血是日常生活中最危险、最常见的急症。交通事故、跌倒、工伤、撞击、厨房里的刀具划伤等等,都会导致出血。大多数人对出血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以为流点血没有多大关系,随便包扎一下就好了。事实上,大量失血会在短时间内让人生理机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大家需要懂得一些基础的止血知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挽救生命。
一旦出现创伤出血,首先要做的是保持镇定。人们常说“伤口流血,心里慌乱”,慌张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止血处理的要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血止住,减少失血量。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直接按压。没有工具的话就用手或布紧紧地压在出血的地方,持续压迫就能显著减少出血。有的人习惯频繁地打开看看,这是大忌。止血要靠持续的压力,反复松开只能让出血再次喷涌。
按压时,还要注意力度需足够集中。如果是小伤口,直接用指尖按压即可;若是大伤口,则要手掌或者纱布盖住。按压要有力度,哪怕没有纱布、绷带,干净的毛巾、衣服等都可以作为压迫物。关键是要让伤口不再自由地流血,争取时间等待进一步处理。
在很多影视剧里,人们常把止血和“绑止血带”画等号,实际上止血带并不能随便使用。它适合用于四肢大出血,而且必须绑在伤口近心端,绑紧到完全阻断血流,才算有效。问题在于,一旦绑上止血带,局部血液供应完全中断,如果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一般情况下,除非是肢体严重创伤,血像喷泉一样止不住,否则还是要优先用直接按压法。
还有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叫“抬高患肢”。如果出血位置在手脚处,在按压的同时,还可以将伤肢抬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这样会使血液自然地不流向伤口,再配合着按压,止血的效果会更好。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人们通常都会下意识地捂住伤口,却不知道借助重力来帮忙。
创伤出血不仅是皮肉伤,还有隐藏的危险。比如说头皮上的伤,即使伤口不大,出血也会很厉害;大腿根部或者腹股沟处的血管粗,流出来的血很多,几分钟就能导致休克。这些部位一旦受伤,现场按压后务必尽快就医。有人觉得自己止住血就好了,但是止住血不是真正的救命,真正救命的,是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快速应对。
现场急救还需避免一些常见误区。有些人以为伤口流血了要先冲洗伤口,其实这样反而耽误了处理大出血的时间。完全可以在到医院后再清洗,现场要做的就是止血。有的人会往伤口里撒粉、抹药,这样不但止不了血,还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正确做法就是压迫止血、固定伤处,尽快去医院。
等待救护车或去医院的路上,也要注意伤者的情况。失血太多时,会表现出脸色发白、冷汗直冒、心跳加速、头脑不清醒等症状,这些就是休克的症状。可以将伤者放平,并且保持呼吸顺畅。将伤者双腿抬高,利于血液回流。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休克的发展,以便于抢救。
有人说,日常生活中遇到大出血的紧急情况不多。从应急救援的目的来看,即使这样的情况不多,我们也应该尽量掌握急救知识,以备紧急时可以施救。生活中常见的小意外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变成大问题。厨房里割伤手指,要是碰到比较深的动脉,血就会一直往外冒;骑车摔倒时,小腿撞裂血管,流血也可能会很凶猛。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不是手足无措。
很多国家的学校、社区都把急救训练作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包扎、按压和求助。懂得一点急救知识,并非要成为英雄,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作出最正确的、最有效的反应。
最后强调的是,止血只是应急措施,并非治疗。任何严重的出血伤口都应尽快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处理。我们可以采取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争取到生命中宝贵的几分钟。而这几分钟往往就是决定生死的时刻。懂得按压、抬高、固定、送医,这几条简单原则就是守护生命的几个关键。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就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多了一层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