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陕西疾控:国庆假期出行健康饮食提示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06 健康时讯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庆长假马上开启,相信不少人都计划着奔赴远方或打卡美食。

  但是,在旅途奔波中,由于饮食、作息不规律等情况,很容易让肠胃“闹脾气”,甚至影响出行。这份“国庆假期出行健康饮食提示”,希望对您有用。

  出发前:备好“应急粮”

  很多人习惯赶早班高铁、飞机,因此常常跳过早餐,或在途中随便买零食充饥,这很容易引发低血糖、肠胃不适。建议出发前可以提前准备两类食物:

  主食类

  全麦面包、杂粮饭团、即食燕麦片(搭配便携牛奶/豆浆),能提供持久饱腹感,避免空腹刺激肠胃。

  应急小食

  无盐坚果(一小把即可,避免过量油腻)、独立包装的水果干(选无添加蔗糖款)、原味酸奶,饿了随时补充,还能缓解旅途疲劳。注意别带易变质的食物(如切开的水果、自制沙拉),也别吃太多高糖高油零食(如薯片、糖果),避免旅途犯困或肠胃负担加重。

  旅途中:选对餐厅是关键

  到了目的地,品尝当地美食一般是刚需,但“踩雷”的话就可能导致腹泻、过敏等问题。建议选餐厅和点餐时,记住这几点:

  优先选择“看得见”的餐厅

  尽量选客流量大、卫生评级高(如张贴“笑脸”标识)、后厨透明的店铺,避免进到环境密闭、店面冷清或卫生条件差的小馆子。

  三类食物尽量不碰

  生凉食物:如未经彻底冷藏的刺身、沙拉,或路边摊的凉拌菜,容易滋生细菌;

  未熟透的食物:半生的牛排、溏心蛋、未煮透的海鲜(如醉蟹、醉虾),可能含有寄生虫;

  散装饮品:如路边摊的自制果汁、散装酸奶,无法确认食材新鲜度和制作卫生情况。

  尝鲜别“贪多:遇到不常吃的当地特色(如辛辣、油炸、发酵类食物),先少量尝试,观察身体是否适应,避免一次性吃太多引发肠胃不耐受

  饮食小习惯:减少健康风险

  除了选对食物,还有一些细节容易被我们忽略。建议注意以下4点,以免引发健康问题。

  饭前必洗手

  接触公共设施(扶手、门把手、手机)后,及时用肥皂或免洗洗手液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控制“冷热交替”

  刚吃完热乎的饭菜,不要马上就喝冰饮料、吃冰淇淋,冷热刺激容易导致肠胃痉挛;

  多喝水,少喝“替代水”

  旅途易出汗,每天喝够1500-2000ml温水,尽量不用奶茶、碳酸饮料、酒精等代替;

  规律吃饭,别“饥一顿饱一顿”

  即使赶路,也尽量按正常时间吃饭,避免过度饥饿后暴饮暴食,给肠胃造成压力。

  应急准备

  如果不小心吃坏肚子,别慌!做好这些应急措施:

  轻微腹泻

  先暂停吃油腻、辛辣食物,喝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提前备好)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一般1-2天可缓解。

  腹泻严重或伴随发热

  备好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等常用药物,症状严重尽快去当地医院就诊,告知医生饮食情况;

  过敏反应

  若吃某类食物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立即停止食用,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

  建议出行前随身带个“健康小药包”,装上手电筒、碘伏、创可贴、肠胃药、抗过敏药等,应对突发情况。

  据陕西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