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很多人会遇到的问题,刚开始不关注,后续会越来越深,最后不得不拔除。因此在刚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避免蛀牙持续恶化,以下我们就围绕蛀牙从浅到深的症状以及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科普,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蛀牙从浅到深会有什么症状?不同阶段怎样处理?
蛀牙是食物残渣、细菌和口腔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破坏过程,从浅到深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浅龋、中龋、深龋、严重龋,在不同阶段予以处理时,采取的处理方式会略有差异。
(1)浅龋阶段 这个阶段是牙齿给我们发出的早期警报,能发现牙齿表面有明显的黄褐色或者白色斑点,触感粗糙,但不会感觉到疼痛,对冷、热、酸、甜、辣等刺激也不会有过大的反应,因此容易被很多人忽视。在处理时,可采取非侵入治疗方式,如去专业的牙科医院涂氟或者矿化液,修复脱矿牙釉质,若已经有了微小龋洞,可选择填充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牙齿外形,避免严重化。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含氟牙膏刷牙,每次至少3分钟,早晚各一次,减少甜食摄入,如冰激凌、糖果、可乐等,餐后记得漱口。
(2)中龋阶段 这个阶段,蛀牙对外部刺激会比较敏感,在牙齿上有明显的黑洞,各种冷热、酸甜刺激等,都会造成患者短暂的疼痛,在刺激消失后,疼痛可能有所缓解,在食物嵌塞到蛀牙中时,也会有刺痛感。在对这种症状加以处理时,主要是清除已经软化的牙本质,再用树脂材料或者玻璃离子填充龋洞,若是龋损范围比较大,就必须用定制的嵌体来增强牙齿强度。日常饮食时,注意避免患牙咬硬物,以防充填物脱落。
(3)深龋阶段 此时,蛀牙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威胁到我们牙齿的牙髓健康,能观察到龋洞很大,简单的冷热刺激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剧烈、持续的疼痛,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感加重的情况,此外还可能出现自发痛,这是提示牙髓可能出现了感染。在处理时,若牙髓还没有暴露,可用药物保护牙髓后再填充,若牙髓已经感染,必须清除坏死组织,再填充根管,修复牙冠,若牙齿已经破坏到无法保留的程度,则需考虑到医院拔除再种牙。有时,患者会有疼痛难忍的情况,可用布洛芬缓解,若疼痛一直没有减轻并有加重的趋势,切记不能硬抗,应尽早到医院就医,避免引发意外。
(4)严重龋 部分患者在出现深龋时,因工作繁忙或者经济紧张,未能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严重龋齿,此时的临床症状表现更加明显,主要包括:白天剧烈的自发性疼痛,夜晚疼痛加重,并可能放射到耳部或者头部,在面对一些刺激时,可能有持续性的钝痛;牙冠大面积缺损,只剩下少量的牙体组织,牙齿松动或者掉落;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根吸收、间隙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处理时一般采取以下方式:保留患牙的治疗,如根管治疗、牙冠修复、嵌体修复等,但在牙体组织破坏超过2/3,有严重牙周病变、根尖周病变或者牙齿剧烈松动等情况时,就必须要拔牙了。
如何预防蛀牙?
(1)保持清洁习惯 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注意刷牙方式,尽量兼顾牙齿的各个位置,不能遗漏。在每次吃东西后,用牙线剔牙,再漱口,避免食物残留。
(2)饮食控制 很多人的蛀牙是因饮食造成的,吃了太多刺激性食物,如过酸的、过甜的、过辣的等,这些对我们牙齿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控制饮食,避开这些食物。
(3)定期检查 每年至少到医院做1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蛀牙严重化。
通过以上探讨,相信各位对龋齿(蛀牙)的成因、预防及治疗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对此予以充分重视,持续关注相关健康知识,并主动掌握一定的专业常识。即便在发现龋齿情况时,也无需过度焦虑,应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相信通过科学应对,定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对于维护个人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