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门诊采血全攻略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07 健康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贺兰县人民医院 马亚丽

  去门诊采血,你是否也有过这些顾虑?担心空腹太久头晕、害怕针头刺入的疼痛、纠结采血后按压多久才不淤青,甚至听说“抽血会伤气血”而心生抗拒。其实,无论是常规体检、疾病诊断还是治疗监测,采血都是临床中常见且关键的检查环节,多数不适和误区都源于准备不足或操作配合不当。掌握正确的注意事项,就能让采血过程更顺畅、减少风险。接下来,这篇全攻略将从采血前、中、后三个阶段,为你拆解实用技巧,帮你轻松应对。

  采血前:做好准备,减少风险

  采血前的充分准备,是避免不适、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这4点核心事项一定要记牢。

  首先是饮食要求,需根据检测项目判断是否空腹:像血糖、血脂等项目通常需空腹8-12小时,期间可少量喝温开水(不超过200毫升),但要避免喝饮料、吃零食,更不能饮酒或摄入高脂、高糖食物,否则可能干扰检测结果;而血常规等项目一般无需空腹,具体可提前咨询医护人员或查看检查单提示。

  其次是穿着建议,尽量穿宽松、袖口易挽起的衣物,比如短袖或宽松长袖,避免穿紧身衣、高领衣或多层衣物叠加,减少采血时暴露血管的难度,也能避免穿脱衣物时碰到穿刺部位。

  再者是身体与心理准备,采血前一天要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让身体处于平稳状态;若容易紧张,可通过听轻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过度紧张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还可能引发头晕不适。

  最后是资料与药物告知,务必携带就诊卡、采血申请单等资料,方便护士核对信息;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尤其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降压药等,或有药物过敏史、特殊疾病史,要提前主动告知护士,避免影响采血操作或检测结果。

  采血中:配合操作,减轻不适

  采血时正确配合,能大幅降低疼痛和不适,以下这几个要点要做好:

  首先是体位配合,保持坐姿端正,背部挺直,将手臂自然放在采血台上,肘部微屈,不要随意扭动身体,这样能让护士更精准地找到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可能。

  其次是血管配合,护士绑止血带后,可轻轻握拳(不要过紧),让血管更明显;针头刺入时保持手臂放松,避免因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

  最后是不适应对,采血时可能有轻微刺痛感,属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若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晕针迹象,要立即告知护士,此时可平卧休息,通常很快就能缓解,切勿硬撑。

  采血后:正确护理,避免异常

  采血后规范护理,能有效预防淤青、出血等问题,核心要点需牢记:

  首先是按压方式,用指腹按压穿刺点及上方1-2厘米处,力度以不出血且能摸到脉搏为宜,保持按压5-10分钟,期间切勿揉搓,否则易破坏血管凝血,加重淤青。

  其次是后续防护,1-2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沾水,不做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动作,防止伤口再次出血;若出现轻微淤青,24小时后可热敷促进消散,24小时内建议冷敷止血。

  最后是异常处理,若按压后仍出血不止、穿刺部位明显肿胀疼痛,或出现发热等情况,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避免延误处理。

  特殊人群采血小贴士

  不同人群采血需针对性配合,能减少不适。儿童:家长提前用绘本、玩具安抚,避免提及“打针”;采血时抱紧孩子固定体位,结束后及时表扬、给予小奖励。老年人:穿宽松透气衣物,采血前可少量饮水;配合护士缓慢活动手臂找血管,采血后多休息5分钟再离开。晕针/晕血者:提前告知护士,选择卧位采血;过程中闭眼、深呼吸,可让家属陪同分散注意力,出现不适立即示意。

  看完这份采血全攻略,相信你对门诊采血已没有那么多顾虑。从采血前的饮食穿着准备,到采血中的体位配合,再到采血后的按压护理,每个环节的小细节,都是让过程更顺利的关键。记住,正常采血量对健康身体毫无影响,轻微不适多是暂时的,特殊情况提前和护士沟通就能妥善处理。下次去采血时,带着这些知识从容应对,你会发现,采血远没有想象中可怕。科学配合、轻松面对,才能让每一次采血都为健康监测提供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