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朋友聚会,总免不了一顿胡吃海喝。刚啃完滋滋冒油的红烧猪蹄,又塞下几块奶油蛋糕,再灌上几瓶冰啤酒,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直呼“过瘾”。可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放纵”的吃法,可能会给身体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胰腺炎。有人以为只是“吃撑了胃疼”,忍忍就过去,却没想到短短几小时就被送进ICU,这急性胰腺炎到底是啥?为啥会这么凶险?
胰腺:被忽视的“消化小工厂”
要搞懂急性胰腺炎,得先认识下我们肚子里一个不太起眼却很重要的器官——胰腺。它长在胃的后面、脊柱旁边,像一条细细的“小舌头”,平时安安静静,却是消化系统里的“核心工厂”。
胰腺主要干两件大事:一是分泌胰岛素,帮身体调节血糖,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二是分泌胰液,这可是消化食物的“关键武器”。咱们吃的肉、油、蛋白质,都得靠胰液里的消化酶分解才能被吸收。不过,这些消化酶刚从胰腺里出来时,都是“休眠状态”,会顺着“胰管”慢慢流到小肠里,遇到食物后才被“激活”,开始工作。
可一旦这个“工厂”出了乱子,消化酶在胰腺里就被提前激活了,麻烦就大了。这些“醒早了”的消化酶,会像失控的剪刀一样,开始“自我消化”胰腺组织,把好好的胰腺“啃”得发炎、水肿,甚至溃烂、出血,这就是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按下急性胰腺炎的“引爆键”
大量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把胆汁挤到胆管里,而胆管和胰管往往是“共用出口”的。如果胆汁被挤得太猛,可能会逆流进胰管,直接激活胰液里的消化酶。然后,酒精会直接刺激胰腺,让胰管变窄、堵塞,胰液排不出去,在胰腺里越积越多,最后“憋”得发炎。
急性胰腺炎的“凶险三连”:疼、重、险
为啥说急性胰腺炎凶险?它的可怕之处,主要体现在“疼、重、险”三个字上。
首先是“疼得要命”,急性胰腺炎的疼,不是普通的胃疼或肚子疼,而是那种“刀割样”“绞痛样”的剧痛,往往集中在肚子中间或左边,还会往腰背部放射。很多患者说“疼得想撞墙”“连呼吸都不敢用力”,吃止痛药也不管用。这是因为胰腺发炎后,周围的神经和组织都被刺激、破坏了,疼痛信号会直接“轰炸”大脑。
其次是“病情进展快”,急性胰腺炎分两种:一种是水肿型,相对轻一点,及时治疗大多能恢复;但另一种是坏死型,占比虽然不高,却极其危险。坏死型胰腺炎会让胰腺组织像“烂掉的豆腐”一样,不仅自己坏死,还会释放出大量毒素,顺着血液流到全身,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肚子里积满脓液,肺部、肾脏、心脏等器官跟着衰竭,甚至出现休克。
最后是“容易被误诊”,因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和胃炎、胆囊炎、胆结石很像,都是肚子疼、呕吐,很多人会自己吃点胃药、止痛药,结果掩盖了病情。尤其是止痛药,可能会让医生误以为疼痛缓解,延误判断;而胃药对胰腺炎根本没用,反而会让胰腺负担更重。等疼到实在忍不住去医院时,可能已经发展成重症了。
守住底线:预防和应对的关键
(1)切勿“暴饮暴食”。平时吃饭要规律,每顿吃到七分饱就行,尤其是聚餐时,别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就硬吃硬喝。少吃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这些高脂肪食物,喝酒要适量,最好能不喝。
(2)有基础病要管好。有胆结石的人,要定期复查,该做手术就及时做,别拖着;高血脂患者要按时吃药,控制好血脂,少吃高糖、高油的食物;如果有糖尿病,也要把血糖控制稳定,因为血糖不稳也会影响胰腺功能。
(3)出现症状别硬扛。如果吃完东西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还伴有呕吐、发烧,一定要马上去医院,别自己吃药。到了医院,要跟医生说清楚自己吃了什么、喝了多少,方便医生快速判断。
很多人康复后才明白:一顿饭的“过瘾”,换来的可能是ICU里的煎熬,甚至是终身的健康隐患。其实,好好吃饭不是“委屈自己”,而是对身体最基本的保护。毕竟,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好吃的东西,也尝不出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