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的农田里,总是有那么几株不起眼的植物,它们默默生长,但一些植物在长辈的眼里却是治病的宝贝,地菍就是其中的一种,此植物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地菍是一种生长于竹林边缘的植物,可食用,具有较好的“活血消炎止血”作用,在民间备受认可。
什么是地菍
地菍属于一种野牡丹科植物,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广泛的分布。地菍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等作用。“地菍”也被称为“山地菍”“铺地锦”,学名为野牡丹科“地菍”。地菍的根、叶或全草中含有鞣质等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对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由于地菍性寒,所以其对湿热痢疾,咽喉肿痛以及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疗效。在民间,人们经常用新鲜的地菍煎水泡茶喝,或将其捣汁外敷。当然,地菍最为显著的效果就是活血化瘀,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症,可与其他药材配伍,如浸酒等。现代研究表明,地菍提取物对部分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外用可以帮助治疗皮肤感染,湿疹与烫伤等疾病。《中华本草》及其他传统中医药对地菍的研究表明,地菍的根茎、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泻等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在民间,常把刚采来的地菍叶子或根茎捣碎,制成泥状,涂于外伤部位止血。从生态学上讲,地菍是一种具有较强保土能力的蔓生植物,特别是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坡、沟沿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更是一位“固土专家”,在无声中保护着我们的生态。
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解毒:由于地菍是一种寒性植物,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因肝火旺盛或胃火旺盛引起的一些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地菍根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跌打损伤等病症。若患有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疾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菍进行辅助治疗。
二、活血化瘀:地菍的这一功效可治疗因创伤引起的血液流通不畅或形成的血块。由于地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的治疗,与其他药材配伍后,可直接外用,也可制成药酒使用。此外,地菍对一些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用可辅助治疗皮肤感染、湿疹、烫伤等病症。
三、止血功效:因为地菍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所以若鼻腔和牙龈的毛细血管出现少量出血,一般可用地菍来治疗。但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以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地菍的根、叶或全草中含有单宁等物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对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但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来科学选择治疗方法。
地菍的食用方法
一、泡酒:将地菍泡在酒里制成药酒饮用,具有滋补肝肾、调养气血的作用。同时,该药酒可缓解牙痛、痛经、外伤出血等症状,有止血止痛的功效。
二、煎汤:将地菍干燥后,加入适量的水,煎汤饮用,可缓解女性经期不适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将地菍与冰糖同煮,口感更佳,更易被身体吸收。日常生活中,还可用地菍根和猪肉一起煲汤,主要起到补充营养、利尿、活血化瘀的作用,适量食用,对身体有益。
三、磨碎冲服:地菍根有祛湿、活血、解毒的作用,可晒干或研磨后用热水冲服,对缓解痛经、治疗蛇咬伤等有一定疗效。
总而言之,地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进血液流通,从而缓解局部血瘀症状。若有痛经或月经不调的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地菍这种中草药。另外,它具有利尿通淋、祛风除湿等功效。但在使用地菍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食用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否则会影响其药效。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如果在服用地菍过程中出现不适,需及时去医院检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