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开学季警惕手足口病 这些症状别大意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14 健康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雅娟

  既往研究显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7月,形成主高峰;9-11 月则是手足口病流行的次高峰。此时,正值学校和幼儿园开学,人群密集,更易引起交叉感染。在此温馨提示,广大家长朋友需要特别注意秋季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 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柯萨奇病毒A6型(Cox A6)和柯萨奇病毒A10型(Cox A10)最为常见,其中,感染EV 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因。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部分感染者发病多为隐性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病例能自愈,少数重症病例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病毒性脑膜炎等病症,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发热(38℃左右),食欲不振,咽喉疼痛,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

  2.典型症状(发病1—2天后):手、足、口、臀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疹子不痛不痒,通常不结痂(区别于水痘),部分患儿口腔黏膜疱疹破损后形成溃疡,导致吞咽疼痛。感染 Cox A6 和 Cox A10 的患儿皮损严重、累及面积大,且皮损部位不限于手足口,常伴有疼痛和痒感。绝大多数患儿在此期间能够痊愈。

  3.重症警示信号:主要有神经系统受累和心肺功能衰竭等。少数患儿病情迅速恶化,持续高热(>39℃)、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肺功能、脑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4.恢复期:大多数患儿恢复良好,皮疹逐渐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及心肺功能逐渐恢复,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部分患儿(感染Cox A6和Cox A10引起的手足口病)在病后2-4周有指甲脱落的症状,1—2个月后长出新指甲。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接触患儿的疱疹液、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玩具、衣物等途径感染。其次,患儿咳嗽、打喷嚏时,飞沫携带病毒而引起感染以及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引起间接感染。成人感染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需注意个人卫生。

  如何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一、家庭防护措施  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

  勤消毒:儿童的餐具、奶瓶等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如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玩具、门把手、日常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用含氯的消毒剂(500mg/L,如84消毒液按1:100稀释)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衣物、被褥等织物可选用阳光暴晒4-6小时以上,利用紫外线消毒。

  勤通风: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少聚集:流行期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闭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

  二、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报告疾控部门;加强手卫生;保持环境卫生:教室每日通风,放学后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桌椅、玩具、门把手等日常接触物品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便池、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加强个人物品管理:每餐后餐具煮沸或蒸汽消毒;毛巾、水杯专人专用,每日消毒;建立人员健康监测档案等。

  三、疫苗接种建议  目前上市的EV 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 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保护效力在90%以上,疫苗安全性能好,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共2剂,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多数可自然感染获得免疫。

  四、做好四个“早”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重视日常防护和早期识别重症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