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中药也有保质期?揭秘药材保存的“长寿密码”与变质信号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11 中医中药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河北省中医院 胡婧楠

  几千年来,民间一直“中药存放越久越好”的说法,甚至流传“陈药越陈越去火,不用花钱买”的说法。可是你不知道,许多的中草药,和食物一样,都有“保存期限”。如果保存不妥,不仅功效降低,还会损害健康。下面教你几种中药材的存放技巧,教你如何知道中药材是不是“坏过了期”,放心用药。

  中药也会“过期”?保质期不是玄学

  很多人以为中药是干货,放久一点没关系。但事实上,中药材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影响疗效。国家药典明确规定,中药饮片的保质期通常在1~3年之间,像陈皮这类有“越陈越佳”说法的,也要在合理储存条件下才可能越陈越好。有些药材含有挥发性成分,比如薄荷、藿香,如果时间太久,香气就会消散,药效也随之降低;而像黄芪、党参这样的根类药材,时间过长可能会发霉、虫蛀,影响食用安全。所以,“中药也有保质期”,不仅科学,还关系到我们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性。

  药材保存讲究多,别把好药“养坏了”

  保存中药材,不能想当然地丢进橱柜一放了之。不同种类的药材,对储存环境的要求大不相同。大多数药材怕潮湿、阳光和高温,尤其是含糖分高的果实类(如五味子)、含油脂的种子类(如杏仁),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氧化、霉变。通常正确的储存法:干、散、密、凉、阴。将药材置入干净的密闭性能良好的玻璃瓶或密闭袋中,置于阴凉干燥处。可将药材置于容器内,并放入一包食品用干燥剂以防潮。定期检查药材状态,出现有异味、发黑、虫蛀的现象,及时处理。

  “越陈越好”?并非所有药材都适用

  正因为有“陈皮十年是宝”这一说法,误导人们认为所有的中药均可久藏,事实上,这是一种对传统认识的误区,即只有某些中药材在适宜条件下,会随时间推移发生质的转化,从而成为优质品,例如陈皮中的挥发油含量头几年会变稀、苦涩感减小,其药性变得“可口”,此时则被认为“越陈越好”。然而中药中能这样“放得越久越好”的成分非常有限,例如人参、黄连、甘草等,因时间过久,有效成分可能减少,反而成为“放得越久越差”,切不可一概而论套用“放得越久越陈越好”的观点,购入时应该注意生产年月及贮藏方法。

  哪些信号说明药材可能已经变质?

  识别中药是否变质,其实并不难。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变质信号,一旦发现,最好不要再使用:

  一、颜色变暗或出现斑点:中药原本的色泽变得灰暗或出现不规则斑点,可能是受潮发霉的表现。

  二、闻起来有霉味、酸味或油耗味:正常药材多有特有的香气,如有异味则说明已变质。

  三、出现虫蛀、虫卵或细小黑点:虫害会破坏药材结构,并引起交叉污染。

  四、质地变软、发黏或结块:特别是干燥应脆的药材变得潮软,说明保存不当。

  使用变质中药可能导致过敏、胃肠不适甚至中毒,因此一旦有疑虑,宁愿舍弃也不要冒险服用。

  怎样挑选新鲜、靠谱的中药材?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药材,普通消费者如何判断质量好坏?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小窍门:

  一、看颜色:颜色自然、有光泽的药材通常较新鲜;过于暗沉或过于鲜艳反而可疑。

  二、闻气味:每种药材都有独特的气味,若无气味或有异味,应谨慎购买。

  三、摸手感:干燥适中的药材应质地坚实、手感干爽;潮软或黏手说明储存不当。

  四、认准来源:尽量选择正规药房、品牌连锁、中医院推荐的来源,并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另外,中药也分饮片和原药材,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选购和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

  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正确使用能调养身体、防病治病。但“好药也怕坏保存”,如果忽视保存方法,任其霉变、虫蛀,不仅药效流失,还可能损害健康。中药也有保质期,也有变质风险。了解“长寿密码”,识别变质信号,是每位中药爱好者应有的“用药常识”。毕竟,健康的第一步,始于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