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史增玉
踝关节是重要的承重关节,踝关节骨折后,会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科普宣传,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踝关节骨折相关知识,知晓骨折发生原因,进而能够积极预防,帮助骨折患者掌握踝关节骨折症状表现,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为骨折康复提供保障。
什么是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指踝部骨骼因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常见于胫骨远端、腓骨远端或距骨,多由扭伤、跌倒或直接撞击导致。
踝关节骨折原因
(1)间接暴力(最常见):例如穿高跟鞋或不合脚鞋子走路时踩到不平地面,脚踝突然内翻,引发外踝骨折;篮球、足球运动中急停或变向时,踝关节外翻,导致内踝骨折。(2)直接暴力:如重物砸伤、车祸撞击等,可能造成踝部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3)垂直压力:从高处跳下时,足部着地瞬间压力过大,可能引发胫骨远端或距骨骨折。(4)骨质疏松:老年人或长期缺乏运动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如滑倒)即可导致骨折。
踝关节骨折后的症状表现
(1)疼痛:局部有明显疼痛,活动受限,活动后疼痛加重。(2)肿胀:踝关节骨折后,患者脚踝有肿胀感,可累及脚背和脚趾,进一步加剧了活动受限及疼痛程度。(3)瘀斑:踝关节骨折患者从伤后数小时到数天,脚踝、脚底呈现紫色或是青紫色的瘀斑。(4)关节畸形:踝关节骨折后,关节部位有移位或扭曲表现,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严重的关节畸形,治疗难度也加大。
若是发生踝关节骨折,要及时治疗,尽早进行骨折部位复位,如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疾病严重程度,影响踝关节功能恢复。
踝关节骨折的术前注意事项
发生骨折后应先进行患肢制动或外固定架固定;尽量在软组织明显肿胀以前进行手术;如果已经明显肿胀,则应在消肿以后再手术,一般一周以内;应身体平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20cm,有利于消肿。
踝关节骨折的术后护理
术后0-4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0~4周属于伤后急性期,为了减轻患者的肿胀、疼痛症状,用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局部冷敷,避免伤口冻伤,每次冰敷时间在20分钟左右,每日冰敷4次,减轻患者的肿胀和疼痛。协助患者适当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改善肢端血运。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若出现麻木、感知异常或皮肤颜色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绷腿锻炼:仰卧,绷直双腿,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保持10s,再放松休息10s,以上动作为一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抬腿锻炼:仰卧,伸直腿,抬高下肢至20cm左右高度,维持5s,缓慢直腿放下,以上动作为一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绷腿锻炼和抬腿锻炼,每天3-4次,每次20-30组。运动频次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
术后4~8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4~8周,是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患者可以开始负重训练,使用助步器、拐杖辅助行走,结合患者术后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同步开展踝泵运动和踝关节环绕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踝关节屈伸运动: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勾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3-5s,再最大限度向下绷脚尖,保持3-5s,以上动作为一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踝关节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做踝关节360°环绕。踝关节屈伸运动每天3~4次,每次20-30组。环绕运动频次和屈伸运动相同。
术后8-12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8-12周可以完全负重训练,增加力量,每日延长行走距离,进行上下楼梯训练,通过单腿站立,锻炼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运动功能。加强步态训练,确保能够逐渐稳步行走。
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促进骨折愈合;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禁烟,控制血糖和血脂,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掌握正确的踝关节骨折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踝关节骨折患者要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技巧,严格按照医嘱科学训练,避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二次骨折,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