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林萍 杨通念 余婷
提起手术,我们会联想到主刀医生、手术刀、监护仪,却很少想到在手术台旁,穿着绿色衣服、在手术间里忙碌着的“绿色身影”——护士。实际上,护士的术中护理十分重要,是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的“幕后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术中护理到底做了哪些事?它在手术台旁怎样默默保护患者的健康?
术中护理做什么?
不是递剪刀这么简单
术中护理,也叫“手术中护理”,是指从病人被推入手术室开始,到手术结束为止,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照护、协助及协调工作。很多人以为术中护士只是“递剪刀”的人,其实远远不止于此。
他们要密切配合医生、监控病人的生命体征、清点器械、确保无菌操作、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全。
手术室无菌环境,
靠护士一点点“守”出来
无菌手术你也许听过,但是你听懂了是什么含义吗?手术室是洁净级别的“几乎0细菌”场所,护士是维护手术室洁净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手术前把所有器械、纱布、手术部位要认真消毒,把每个进出人都要仔仔细细检查一遍,看看无菌衣、无菌帽是不是穿戴整齐。术中护士还要警惕,术中使用的器械有没有被污染,如有器械被污染,必须马上更换。
不是随便递器械,
而是“读懂”医生的手
在紧张的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那么护士怎么知道该递什么?这就需要术中护士具备“读懂手术”的能力。他们要熟悉每一种手术流程,预判下一步会用到的器械。例如,在剖宫产手术中,医生下一步可能要止血,那么护士就得提前准备好止血钳。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医生可能手一伸,护士就得递上特定型号的螺钉。只有这样默契配合,才能让手术像一场高效的协奏曲,节奏流畅,不出差错。
“数清每一块纱布”,是护住病人的安全底线
术中护理最紧张的环节之一就是“清点器械和敷料”。你可能想不到,纱布、止血钳等一旦遗留在患者体内,将是严重医疗事故。因此,每台手术开始前、进行中和结束前,护士都要多次核对和清点所用物品的数量。哪怕只差一块纱布,护士都必须停下所有操作,查找确认,直到找到为止。这种“较真”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手术安全最基本的底线。
生命体征的“守门人”,护士不止盯着仪器
通常患者在手术中是处于麻醉状态,而麻醉期间任何一丁点的生命体征改变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护士做到一丝不苟,不容许一丝一毫的松懈。时刻牢记每一个患者心率、呼吸、血压、SpO2的变化,甚至于通过每个患者皮肤颜色、出汗、肌肉紧张等细微的情况推断可能的危险情况。因此,手术中的护士就是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紧急情况时的“快速反应部队”
即使每次手术都围绕着计划完成,却仍然可能遇到突发事件,如大出血、心率停止、仪器损坏等,术中巡回护士就要在稳重的基础上,快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一边供应手术需要的器械,一边做好记录、协调各个岗位的工作,在高强度、高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考验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很多情况下,护士能否快速反应直接决定病人能否保住性命。
不只是照顾身体,更是人文关怀的传递者
手术虽然是医学技术的体现,但对患者而言,那是一场身心压力极大的经历。术中护士虽然在患者昏迷时工作,但在术前术后,他们常常会做些暖心的小事:盖好被子、轻声安慰、握住冰冷的手——这些微小动作,能在患者最脆弱的时候,带来莫大的安慰。这些关怀,是手术室里最有力的健康支援。
术中护理:成功手术背后的“隐形保障”
我们常听人说“手术很成功”,但一台成功手术的背后,不只是医生技术过硬,更有术中护理团队精密、严谨的配合与守护。术中护理虽然鲜少被提及,但却是整个手术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支撑手术顺利、安全进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