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火眼金睛还是大材小用?

日期:09-19
字号:
版面:05 健康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文/临沂市荣军优抚医院 李超

  在医院里影像学检查是医生用来“看清楚身体内部”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工具譬如数字化X线(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很多患者在就诊时都会疑惑:医生为什么给我开的是DR,而不是CT?又为什么别人要做超声?这些检查是不是重复?会不会“多此一举”?其实每一种影像学检查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局限,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做到既安全又高效。

  DR:简便快捷的“侦察兵”

  DR其实就是数字化X光,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胸片、骨片。它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费用低、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几分钟就能得到结果,尤其适合做初步筛查。比如肺炎、骨折、关节脱位,DR往往能一眼看出大概情况。如果把医学影像比作一支“侦查队伍”,DR就是那个灵活迅速的“侦察兵”,能快速帮医生抓到一些明显的异常。

  不过DR也有它的“盲区”。它主要是二维成像,身体里复杂的结构在同一张片子上会重叠,导致细小病变容易被掩盖。比如小的肺结节、早期骨裂,DR有时会看不清楚,这时就可能会建议进一步做CT来确认。

  CT:全方位的“透视眼”

  CT的优势在于能把身体分成一层一层的“薄片”来看,再通过电脑重建出三维影像。这样一来,细小的病灶、复杂的骨折情况,甚至血管走向,都能展现得更清楚。比如怀疑肺部肿瘤、脑出血、腹部急症时,CT往往能给出更明确的诊断。

  但CT的辐射剂量比DR大得多,价格也更高。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直接做CT,尤其是儿童和孕妇,医生会更加慎重。临床上有时会先通过DR或超声筛查,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做CT。这种“分级使用”的思路,其实是为了避免患者吸收不必要的辐射和减轻经济负担。换句话说,CT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值得“动用大炮”。

  超声:灵活多变的“探测器”

  超声的原理是利用高频声波反射成像,它没有辐射风险,因此在孕期检查、儿科疾病诊断中应用非常广泛。超声设备小巧,可以在床边进行,医生能实时看到器官的动态表现,比如胎心跳动、血流速度、胆囊收缩等,这些都是CT和DR无法替代的优势。

  但超声也有局限,它依赖声波传播,遇到骨头或含气的肠道时,图像就容易受阻。另外,超声检查对医生的操作经验要求很高,不同操作者之间可能会有差异。因此,在某些疾病的确诊过程中,超声更适合作为动态观察或辅助评估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的“定论”。

  患者常见疑问的解答

  很多患者会担心医生让自己做多个影像检查是“浪费钱”。其实不然。影像学检查不是谁“高级”就用谁,而是讲究“合适”。就像修理电器,螺丝刀和扳手各有用处,不能因为扳手更贵就拿它来拧每一颗螺丝。医生的选择背后,考虑的是病情特点、检查安全性和诊断价值。

  还有人觉得“做一次检查就能一劳永逸”。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疾病的发展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病变,需要不同的成像方式。例如怀疑骨折时,先做DR能快速判断;若怀疑骨裂或复杂骨折,再做CT确认细节;而若是关节软组织损伤,则可能需要超声或MRI。这种“多层次”的检查组合,目的是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如何配合影像检查

  对患者来说,配合好影像检查,能让结果更准确。比如做DR和CT时,医生常会要求屏住呼吸几秒钟,这是为了避免呼吸运动造成的模糊。做腹部超声时,需要空腹,是为了减少肠道气体干扰,让图像更清晰。有时候医生会建议同一天完成多种检查,这是为了在疾病“窗口期”内获取最完整的信息,方便综合判断。

  DR、CT和超声,是三位

  各有所长的“助手”

  DR胜在简便快速,CT以精细全面见长,超声则以安全灵活著称。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工具,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对于患者而言,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减少疑虑,也能在就诊过程中做出更积极地配合。医学影像的意义不在于展示科技进步,而在于让疾病更早被发现、让诊断更为准确、让治疗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