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科普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热。对有些人来说可能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对经常刷小视频的人呢就不陌生了。7月23日,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处置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后,广西被划定为基孔肯雅热防控一类地区,表明该地区发生疫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广西毗邻当前发病率较高的广东省有关。基孔肯雅热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我国部分南方省份,并不罕见。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当充分了解这一疾病,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基孔肯雅热是怎么传播的?
一、病媒蚊子 主要是白纹伊蚊(花蚊子)和埃及伊蚊。这些蚊子喜欢在白天咬人,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
二、传播过程 蚊子叮咬了已经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下次这只蚊子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以“人-蚊-人”的传播模式传播出去,鸡鸭猪牛这些牲畜不会传染。
特别提醒:乡村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比如废弃的瓶瓶罐罐、易积水的坑洼地带),正是这些“花蚊子”最喜欢的繁殖地。记住:“没有积水就没蚊子,没有蚊子就没有‘弯腿热’”。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感染后一般有3-7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病。
主要症状有:
一、高烧 突然发起的高烧(体温可达39°C以上)。
二、剧烈关节疼痛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手腕、脚踝、膝盖等处的关节疼痛剧烈,甚至影响活动,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三、皮疹 发烧后几天内,身上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
四、其他症状 头痛、肌肉痛、恶心、乏力等。
乡村地区如何预防?
预防是最好的办法。大家要齐心协力,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子滋生地。
一、清理积水,杜绝滋生地 (1)翻盆倒罐: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阳台、菜园里所有的闲置容器,如废旧轮胎、瓶瓶罐罐、塑料布积水等。(2)管理水生植物:家养水仙、富贵竹等,要每3-5天换一次水,并清洗容器内壁。(3)清垃圾,房前屋后不要乱丢塑料袋和烂菜叶子,破烂鞋袜也得清理。(4)猪圈牛栏要定期撒石灰,猪牛栏粪天天清理。(5)疏通沟渠:保持排水沟渠畅通,不留死水。(6)管好水源:储水的水缸、水池务必加盖。
二、减少蚊虫叮咬 (1)安装纱门、纱窗:阻止蚊子进入室内。(2)使用蚊帐:晚上睡觉最好使用蚊帐,网纱破洞了及时补好。(3)穿长袖衣裤:在田间劳作或蚊子多的时段(清晨7-9点、傍晚4-6点)外出,尽量穿浅色的长袖衣裤。(4)使用驱蚊剂: 可购买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花露水、驱蚊液,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
三、集体行动 村委会可以组织定期的全村卫生运动,统一清理公共区域的垃圾和积水。村“两委”干部负责片区管理,组织各片区村民定期进行全民卫生活动,做到“清积水灭蚊虫,家家户户齐行动”,及时清理公共区域的垃圾和积水。督促各片区的保洁员加强负责区域的日常清扫工作,让蚊虫无处滋生。必要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蚊子密集的区域进行灭蚊喷雾。
如果不小心感染怎么办?
一、立即就医 尽快去乡镇卫生院或县医院看病,并主动告诉医生你的症状。
二、对症治疗 (1)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是缓解症状。(2)多休息,多喝水(温开水、汤等)。(3)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来降温和缓解疼痛。(4)特别注意:避免自行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在未明确诊断是否“弯腿热”时,这些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三、防止传染他人 在生病的第一周内,要特别注意防蚊隔离,避免被蚊子叮咬后又去叮咬家人邻居,造成疾病在村里传播。
“弯腿热”,也就是基孔肯雅热,防控的关键在于防蚊。及时清理积水容器、穿着长袖衣物、使用蚊帐,都是有效的防蚊措施。一旦出现突发高烧、关节剧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切勿延误。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清理自家和周围的积水杂物开始,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无蚊健康、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