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江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张丽丽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人老,先老血管”。其实,很多慢性病的根源都和血管有关,特别是心脏的“供血大动脉”:冠状动脉。一旦它们“堵车”了,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那么,血管为什么会“堵车”?我们又该怎么帮心脏“疏通路”?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个关乎“心脏”的大问题。
什么是血管“堵车”?
通俗一点说,血管“堵车”其实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我们的血管壁原本是光滑有弹性的,但当体内血脂升高、血压增高或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存在时,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就会像“垃圾”一样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形成斑块。这些斑块越积越多,就像高速路上的堵车,不仅让血液流动受阻,还可能突然“塌方”,形成血栓,彻底堵死血管。尤其是心脏的供血血管一旦堵塞,心肌得不到血氧供应,心脏功能就会迅速受损,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谁最容易“堵车”?
血管堵不堵车,其实和年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以下这些人群,特别要小心:(1)高血压患者:血压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斑块形成风险。(2)高血脂、高胆固醇人群:脂肪“垃圾”越多,堵车越快。(3)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会加速动脉硬化。(4)长期吸烟、酗酒者: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害血管。(5)肥胖、久坐不动的人:新陈代谢减慢,脂肪容易积累。(6)家族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基因也是个重要“推手”。如果你属于以上人群,就要特别警惕血管的健康状况,早发现、早干预。
血管堵了,有什么信号?
有些人以为只有胸口剧痛才是心脏问题,但其实血管堵塞早期可能只是一些轻微、不典型的症状,比如:(1)胸闷、心悸、乏力:尤其是走路或爬楼时加重,休息后缓解。(2)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隐痛:这是心绞痛的“伪装”形式。(3)气短、出汗、头晕:特别是老年人,症状可能非常模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千万别硬扛,建议尽快就医,做个心电图、心脏彩超或冠脉CT,排查冠心病。
教你几招,给心脏“疏通路”!
很多血管问题是可以提前预防、甚至逆转。想让心脏的“道路”保持畅通,这几招你一定要学会:
一、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1)“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是保护血管的饮食黄金法则。(2)少吃动物油、肥肉、油炸食物,改用植物油(橄榄油、菜籽油)。(3)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帮助清除血管垃圾。(4)限制盐摄入,成人每日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5)戒糖、戒含糖饮料,防止胰岛素抵抗。
二、每天动一动,血管才通畅:别小看运动,它可是最天然的“血管清道夫”。(1)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2)注意“坐一小时,动五分钟”,办公室白领也可以在工位拉伸。(3)规律锻炼可帮助提高“好”胆固醇(HDL)水平,降低“坏”胆固醇(LDL)。
三、控三高,是关键: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血管的大敌,要“疏通路”,首先得降“三高”。(1)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情况。(2)按医嘱服药,切勿擅自停药或加量。(3)对于年轻人来说,“三高”不是老年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中招,别掉以轻心。
四、戒烟限酒,刻不容缓:香烟中的尼古丁会直接伤害血管内皮,诱发斑块形成。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扰乱脂质代谢。
五、保持好心情,远离焦虑:长期焦虑、抑郁、压力大,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不稳。学会放松自己,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或瑜伽。
血管就像给心脏运送“燃料”的高速公路,一旦“堵车”,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给血管做“保养”、给心脏疏“道路”。别等身体“报警”了才后悔,今天开始,给你的血管做个“体检”,做自己心脏的“交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