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科学防治 远离肝炎的健康威胁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05 健康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文/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消化内科 陈甚均

  肝炎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对肝脏损害极大,常见症状为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缺乏食欲、黄疸等。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肝脏感染性基本,具有急性肝细胞坏死、变性、炎症等特点。

  病毒性肝炎类型

  第一,甲型肝炎病毒(HAV):这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如摄入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引起甲型肝炎。HAV的潜伏期为2-6周,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群。

  第二,乙型肝炎病毒(HBV):这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DNA病毒,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等,可导致乙型肝炎。HBV的潜伏期为1-6个月,全部人群都可能出现该病症。

  第三,丙型肝炎病毒(HCV):这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等,引发丙型肝炎。HCV的感染风险较高,潜伏期为1-6个月,具有易变异特点,是慢性化最高的肝炎病毒。

  第四,丁型肝炎病毒(HDV):这是一种RNA病毒,分子量较小、有缺陷,不能单独感染致病,需在HBV等辅助下才能复制,常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导致丁型肝炎。HD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潜伏期为1-6个月,全部人群都可能出现该病症。

  第五,戊型肝炎病毒(HEV):这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易在水源受污染等情况下引发戊型肝炎。潜伏期为2-8周,多发于儿童和成人。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第一,黄疸型: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黄疸表现。

  第二,无黄疸型: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差等,无明显黄疸症状。

  病毒性肝炎症状

  第一,急性病毒性肝炎:HAV、HEV多表现为急性,起病较急,前期可能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症状,随后可出现尿色加深、皮肤和巩膜黄染,肝区可有隐痛、胀痛或钝痛,体检时肝脏可能肿大、有触痛。

  第二,慢性病毒性肝炎:HBV、HCV常呈慢性过程,症状相对隐匿,可能有轻度乏力、食欲差、腹胀、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病情严重时也会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病毒性肝炎对肝脏健康的影响

  炎症持续存在可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与修复,引发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发病风险,严重时还会引起肝功能衰竭。

  第一,肝纤维化。造成肝纤维化的因素主要分为炎症刺激和细胞损伤两种。在炎症刺激方面,病毒持续感染肝脏,引发免疫反应,产生炎症。炎症会激活肝星状细胞,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等,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在细胞损伤方面,病毒感染致使肝细胞受损、凋亡或坏死,肝实质细胞被破坏,机体启动修复机制,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来填补受损区域,长期积累就会形成肝纤维化。

  第二,肝硬化。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其一,结构改变。肝纤维化持续进展,纤维组织不断增多,会使肝脏正常的小叶结构和血管系统遭到破坏,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发展为肝硬化。其二,功能减退。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减退,如肝细胞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出现低蛋白血症;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出血倾向。

  第三,肝癌。造成肝癌的原因有基因突变、炎症微环境等原因。基因突变指的是病毒的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中,引起细胞基因突变,使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导致肝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增加肝癌发生风险。炎症微环境指的是,当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会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有利环境。

  第四,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注意表现在肝细胞大量坏死、代谢紊乱等方面。首先,严重的病毒性肝炎可使大量肝细胞迅速坏死,肝脏无法维持正常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进而引发肝功能衰竭。其次,肝功能衰竭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蓄积在体内,引起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