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现代保健报

前列腺癌 男性健康的“隐形杀手”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04 疾病护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王炳灿

  前列腺问题是许多男性的难言之隐,有些人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然而,看似小问题却可发展为前列腺癌。据统计,前列腺癌是中国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六大杀手,每年有超过11万人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其中超过5万人因此丧命。而且,前列腺癌通常很难在早期被发现,往往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

  揭秘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50岁以上男性;45岁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40岁以上携带BRCA基因突变者。

  病因与诱因

  1.年龄因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后风险明显升高,近60%前列腺癌发生在超过65岁的男性中。

  2.遗传因素:直系亲属中有前列腺癌病史人群,发病风险会增高,携带部分突变基因发病风险也更高。

  3.生活方式:高动物脂肪饮食、红色肉类、白酒等饮食习惯,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4.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镉、农药等,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

  5.激素水平: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或雄激素受体异常时,会导致前列腺细胞过度增殖,增加癌变风险。

  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症状表现

  1.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如尿流缓慢、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等,但排尿困难进展较快。

  2.进展期:可能出现血尿、血精、勃起障碍等,还可能压迫直肠引起排便困难、肠梗阻,压迫会阴部出现会阴部疼痛。

  3.晚期:癌细胞常发生骨转移,伴有麻木、疼痛,还可能出现下肢肿胀、便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探寻真相——科学诊断

  1.直肠指检:检查前列腺大小、外形、有无不规则结节等,可发现前列腺癌,准确率可达50%-70%。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越高,男性患前列腺癌可能越大。

  3.影像学检查:如B超、MRI、CT等,用于评估前列腺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改变。

  4.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或经会阴超声或磁共振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

  战斗大攻略——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

  2.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也可用于晚期患者转移灶治疗及生化复发挽救性治疗。

  3.激素治疗:通过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适用于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及术前辅助治疗。

  4.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生长,主要用于已发生转移且激素治疗失败的前列腺癌患者。

  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适用于晚期或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6.靶向治疗:利用靶向药物攻击癌细胞的特定分子标志物,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前列腺癌。

  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番茄和西兰花等,少吃红肉和高脂肪食物,选择鱼类、鸡肉等更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

  2.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3.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会增加患病风险,建议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

  4.坚持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

  5.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前列腺癌。

  6.定期体检:50岁以上的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筛查前列腺癌。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建议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

  定期体检是 “对抗” 前列腺癌的关键防线,尤其是 PSA 检测和直肠指检,这俩 “侦察兵” 能帮大家尽早发现癌细胞的蛛丝马迹。

  要是不幸确诊,也别恐慌,如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遵医嘱科学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