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气真是有点磨人啊。都说是初秋了,可太阳一出来还是热得人直冒汗,到了下午和傍晚又闷得像揣了个热水袋,走两步路就一身黏糊糊的。这种时候最容易出些小毛病,我在社区医疗服务站待了这些年,每年这时候来看病的人不少,今年更多,今天就跟大伙儿念叨念叨该注意些啥。
好多人觉得入秋了就得捂着,其实真没必要。今年这个天气,还真捂不住。我见过不少人,早上穿个长袖,中午热得不行也不脱,结果下午就开始头懵,这就是闷出来的毛病。穿衣服得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方便加减,别嫌麻烦。
再说吃饭,入秋了可不能贪凉。冰箱里的西瓜、饮料,拿出来别急着喝,放一会儿,等不那么冰了再吃。我前几天就碰到个小伙子,中午吃了半个冰西瓜,下午就开始拉肚子,拉得人都站不稳。这天气热,肠胃本来就敏感,一受刺激就容易出问题。多吃点清淡的,比如绿豆汤、冬瓜汤,既能解渴又能消暑。
还有喝水,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好多人都喝不对。别等渴得不行了才喝,那时候身体早就缺水了。没事就抿两口,一天下来保证喝够七八杯水。也别用饮料代替水,那些甜饮料喝多了,不光容易胖,还不解渴。要是觉得白开水没味道,泡点菊花、金银花,清热又好喝,老年人小孩都适合。
晚上睡觉也是个学问。这几天晚上不少人整夜开空调睡觉,这可得注意。空调温度别太低,26度左右就行,风口别对着人吹。最好盖个薄被子,护住肚子和肩膀,不然第二天起来准保腰酸背痛。要是不开空调,开窗户通风也挺好,但得记得拉上窗帘,别让露水打进来,早上起来容易着凉。
白天出门,防晒可不能少。初秋紫外线照样厉害。出门戴个帽子,穿件透气的长袖,比涂防晒霜管用。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尽量别在太阳底下待太久,要是非得出门,找个阴凉地儿走,别图省事走阳光道。我见过不少人,这时候出去钓鱼、遛弯,回来就晒得脱皮,还有的中了暑,头晕恶心,遭老罪了。
家里的卫生也得跟上。这天气又热又潮,容易滋生细菌。每天早上打开窗户透透气,让屋里的潮气散散。厨房、卫生间这些地方,多擦擦,别让污水积着。垃圾桶也得天天倒,不然容易招虫子,还一股味儿。我有个老邻居,就是因为家里垃圾桶好几天没倒,结果招来不少蚊子,被叮了之后身上起了好几个大包,又痒又疼。
老年人和小孩这时候更得注意。老年人血液循环慢,天一热就容易胸闷气短,早上锻炼别太早,等太阳出来了再出门,活动量也别太大,散散步、打打太极就行。小孩活泼好动,跑一会儿就满头大汗,这时候别让他们脱衣服,汗落了再脱,不然一冷一热准感冒。要是家里有慢性病的病人,药可得按时吃,别因为天气热没胃口就停药,真要是不舒服了,赶紧看医生,别拖着。
今年这初秋的天气虽然闷热让人难耐,但只要多留意,好多毛病都能躲过去。说白了就是别贪凉、别缺水、别累着,吃好喝好睡好,比啥都强。我这几年见多了因为不注意这些小事儿生病的,看着他们难受,我也着急。大家互相提个醒,平平安安把这阵子过了,等天真正凉快了,再好好享受秋天的好天气。
作者简介:王英芳,西安灞桥区某社区医务服务站医生。